晋西南新石器时*古的几个问题——《垣曲古城东关》读后

来源:王朝搜索
 
晋西南新石器时-古的几个问题——《垣曲古城东关》读后

沿渭河、黄河中下游一带直至京津地区皆有分布,具有时代的共性。孙祖初将它们分为下王岗一期、下潘旺和北首岭三支文化。从文化因素的分析结果看,东关一期遗存的罐形鼎和弦纹鼓腹罐等确实受到了来自豫中地区的文化影

晋西南新石器时*古的几个问题——《垣曲古城东关》读后

最近出版面世的《垣曲古城东关》(下简称《东关》)报告,全面刊布了中国历史博物馆等单位在1982—1986年间对山西省垣曲县古城镇东关遗址的发掘资料。其中史前文化遗存包含了几近完整的晋西南地区新石器时代

安徽淮河流域新石器时-古的重大突破——双墩文化概说

淮河地区——即沿淮河两岸一块,称为双墩文化类型;甚至于还有将淮河中、下游地区统称为“青莲岗文化”的观点。这样一来,本来是一个完整的文化分布区给四分天下了。也有一开始就把淮河中游地区作为整体来考虑的,称

安徽淮河流域新石器时*古的重大突破——双墩文化概说

淮河,古代“四渎”之一,与黄河、长江齐名,自古以来就是人类生存繁衍的好地方。淮河流域的考古工作一直没有引起重视,甚至把淮河流域看成是黄河或长江的延伸或一部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在淮河中游地区发现和发掘

关于雍正西南改土归流的几个问题

雍正西南改土归流,是近几年来研究比较多的一个专题。发表了一些有见解的文章。有的方面研究比较深入,并且取得了大体一致的看法。但是,也存在着某些需要进一步讨论的问题,比如关于雍正西南改土归流究竟包括那些地

康有为《上清帝第一书》新探——翁同龢摘抄手迹读后

康有为在1888年的《上清帝第一书》,是中法战争后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伸入中国西南边陲、民族危机严重的情况下,趁入京应试的机会,向光绪皇帝上的第一书,也是研究中国近代史的一份重要文献。 最近,翁同龢后人将

有所畏惧——《袁崇焕评传》读后

第一次看袁崇焕评传是在大学。一个静静的晚上,室友都去上自习了,只有我,和桌上的一杯热茶。很久没有那样被一本书吸引,手中的茶续了又续,紧紧的贴在手心。是茶太热吗?我不知道,只是有一种猛烈的热力重重的

马王堆三号墓主不是 临湘侯 ,而是“车大侯”--《长沙马王堆三号墓主再议》读后

《故宫博物院院刊》2005年第3期,发表了长沙市文物考古研究所黎石生先生的《长沙马王堆三号墓主再议》一文,读后,有几句话要说。黎石生先生说:马王堆三号墓墓主是一位列侯。这是非常正确的。但他又说:“三号

关于近代粮食亩产量的估算问题──《清代粮食亩产量研究》读后

近代中国粮食亩产量的增减,是一个很有意义,和充满了困难的课题。中美及海峡两岸学者赵冈、刘永成、吴慧、朱金甫、陈慈玉、陈秋坤合著的《清代粮食亩产量研究》(农业出版社1995年出版),在这方面做出了新的探

白玉人头(新石器)

新石器时代白玉人头 1976年陕西神木县石峁龙山文化遗址出土。 高4.4厘米。 玉髓质,乳白色,局部有褐色侵蚀,双面平雕,圆脸鹰鼻大眼,头束高髻,鼓腮细颈,形象古拙。为龙山文化时期唯一一件考古发掘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