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徽商马曰璐的一幅木制“竹黄”对联,安徽省源泉徽文化民俗博物馆藏品。对联高150厘米,宽22.5厘米,深栗色底,字及边饰为贴竹黄工艺,浑厚中透露出明快。联文曰“骨气乃有老松格,神妙直到秋毫颠”。落款
本文从研究徽商的兴起及其特征入手,探讨了徽商与儒家文化的关系。作者指出,具有强劲经济实力的徽商,通过宗族组织的途径,推崇儒家文化和重视功名仕进,这是清代安徽多状元的一个独特而重要的原因。 一 康熙御制
程恩泽龙门对长联图 谭延闿楷书七言四尺联 清代是我国书法艺术集大成阶段。在“以书取士”之风下,经清代经科举之路选拔的两万名进士,几乎人人写一手好书法。他们的别字楹联,多隐藏着书家特殊的期望与祝福—
前不久,我的一位在基层工作的堂弟打来电话,说在整理旧物时发现了一副祖传的旧对联条屏,字写得不错,周围的朋友看了也都赞说一定出自名家之手,笔力遒劲、功底深厚、实属精品佳构。但大家都说不出究竟,所以他约我
近日,收藏界喜欢“状元”书画蔚然成风。这当中,陆润庠成为众多藏友追捧青睐的“明星”。在碑学风行的清末,帖学虽然退居一隅,但也不甘示弱,有许多书家仍然在帖学的苦海中挣扎着,并取得令人瞩目的的成绩,陆润庠
论明清徽商在浙江衢、严二府的活动 祝碧衡 徽商这一课题,已有诸多论著从不同角度阐述过它。就徽商的活动范围而言,前人的研究大都集中在交通便利的沿海、沿江地区的各大城市,特别是明清时期商品经济高度发达的
徽商执明清商界牛耳长达300余年,在经商处世的过程中形成的自身独具特色的和谐精神,主要体现在价值理念、制度文化、乡土文化三个层面: 在价值理念层面,徽商从观念和伦理的角度对和谐的思考和实践,为其崛起
“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明代大戏剧家汤显祖的这句诗吸引着无数人对徽州的神往。千百年来,徽州这块神奇的土地不仅诞育了朱熹、戴震、胡适等文化巨人,王茂荫、胡雪岩、胡开文等商界名宿也是享誉中外。 以治徽
如果说油菜花是这个时节不可不赏的风景,那么,路旁开满油菜花的徽饶古道必是不可不走的徒步线。不仅如此,徽商入赣、徽墨走向中国的故事,更可以从那条千年青石板上寻找答案。 这是一条有千年历史的国道 掩映
图片: 钩沉:徽商子弟眼中的太平天国战事(图)2008年03月31日 14:07中新网【大 中 小】 【打印】 相关标签: 清人程秉钊日记《记事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