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物报·收藏鉴赏周刊》136期(2006年8月23日5版),刊登了张润平、耿东升二位学人的“罕见的明代洪武官窑青花龙凤纹三足炉”的论断文章。从文章所陈述的条例来看,应是一篇沿袭前人论证观点的罗列
笔者有枚洪武牧牛钱,状若高浮雕。为一牧童头戴小毡帽,骑于牛背上,双手持竹笛,边走边吹怡然自得之状,入目给人以一种田园乐趣,钱文正面是“洪武通宝”四字,笔道粗重于其他洪武钱而雄浑有力(图二)
中新社徐州五月二十九日电(肖昌琦)中国罕见的明代卫所遗址,今天被江苏徐州考古工作者成功地从地下十米处被整体搬迁进了徐州博物馆里。不日这个整体结构保存完好明卫所将对观众开放,此举在中国尚属首次。
新华网(黄毅)报道:4道建于明代万历23年的水利防洪工程——鱼翅,日前在四川省阆中市的滨江路防洪堤工地,从江水中露到地面上。专家考证后认为,这4道保存较完整的明代鱼翅,在全国非常少见。
墓门楼上雕刻精美的麒麟。 1368年,朱元璋推翻元朝,建立明王朝。他推行分封制,将皇子皇孙分封到各地做藩王,其次子[注: 解释】:兄弟排行的次序,伯是老大,是长
仰韶文化的陶器举世闻名,但是由于墓葬发现较少,加之随葬品没有同时期黄河上游和黄河下游文化的丰富,出土陶器多来自遗址,因此罕见保存完好的整器。 2002年秋季,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河南一队在河南偃师
这是一件直径在70厘米左右的明代宣德官窑青花绘海兽纹大盘的残片,盘内用青花绘海兽,周围饰以波涛翻滚的海水纹,盘胎厚重釉下青花呈色深蓝,带结晶斑。此盘硕大,世间未见完整者,残片亦十分珍贵,市价在千元左右
高1.51米,宽3.4米的明代龙纹花斑石石碑在浚县新镇镇前胡岸村被有关部门发现 石碑两端底座上精美的雕刻 11月18日,一块高1.51米,宽3.4米的明代龙纹花斑石石碑在浚县新
1987年第5期《文物》发表的《早期活字印刷术的实物见证》一文,因称在浙江温州白像塔发现的《观经》残页,为存世最早的“泥活字印本”,而不能不倍受学界关注。十几年来,残页为泥活字还是雕版所印,争论不休,
最早的酒字写作“酉”,是酒器的象形。“象尊形,中有酒也”,说明酒器与酒相伴而生。最早的饮酒器皿,就是用陶器制作的。公元前1500年左右的龙山文化时期,在今河南、山东一带,已出现了用黑陶制作的,不同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