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锡嵌玉紫砂壶

来源:王朝搜索
 
包锡嵌玉紫砂壶

福建省闽清县宏琳厝民俗博物馆,曾陈列着一把清代包锡紫砂壶。壶呈圆柱形,高8.7厘米、直径为9.5厘米;嘴、柄、钮均以玉嵌,壶身一面刻花卉,另一面刻行书诗:“难寻和靖题诗处,只见梅花到老枝。”款署友香;

丰子恺铭紫砂翰墨壶

丰子恺铭紫砂壶胎用紫砂泥制作,色泽瓦黄,光润无瑕。以竹为造型壶是宜兴紫砂茗壶常用的手法。艺趣在各有心法,变化自然,壶身从生态中提炼变化,竹节间有阴阳之分,口面以圆心圆线,巧置嵌盖,起伏有致。嘴从节间出

阴阳六角紫砂壶

家藏一把紫砂壶,形状为六角形,周身布满细棱。盖上有纽,纽上刻有阴阳鱼。其颜色为绿红色,砂质细赋、油润而富有光泽,它高8厘米,六个边为等边,每个边长5.3厘米,口径为7.2厘米。香港藏家李英豪在其著作《

自古文人有三雅 奇石兰花紫砂壶(图)

知足常乐 八节提梁 历来有“京都雅游之所”美誉的琉璃厂里,隐匿着一个文人雅集的桃花源——“宜景宜人”北京紫砂艺术馆。自古文人喜好托物言志,寄情于物。徜徉在馆中欣赏“文人三雅”的精心陈设,处处感受到

宜兴窑时大彬制紫砂壶(明)

明 宜兴窑时大彬制紫砂壶 高11厘米、口径7.5厘米、腰径11厘米。 壶通体粟红,布满犁皮状小颗粒,直口,丰肩,鼓腹,平底圈足,圈足至口沿等大,外壁均垂直,底内弧,曲流,流上部出棱,流中一圆孔,柄体

多姿多彩的紫砂壶艺术

紫砂壶是我国人民喜爱的茶具,凝聚中华民族特有的人文精神内涵,寸柄之壶,盈握之杯,韵致幽逸,光华潜蕴。宜兴紫砂,始于宋而盛于明清。宋代诗人梅尧臣品茗时留下《寄茶诗》写道:“小石冷泉留翠味,紫砂新品泛春华

范大生的紫砂壶

1950年冬,王振铎先生因工作调动,从南京迁到北京,又因没有公寓房,所以临时住在西四牌楼郑振铎先生的家里。一个星期天,王先生想买一套茶具,留自己专用,于是走进后门桥一家古董商店,发现一件紫砂壶很有特色

杨彭年款紫砂飞鸿延年壶(清)

清嘉庆杨彭年款紫砂飞鸿延年壶 高11cm,口径8.5cm,足径12.3cm。 壶广口,溜肩,短流,环柄,腹部饱满,阔平底,浅圈足。紫红色砂泥。腹部一面刻隶书“延年壶”,另一面刻行书“鸿渐于膳,饮食

宜兴窑紫砂泥绘人物纹诗句茶壶(清)

清乾隆宜兴窑紫砂泥绘人物纹诗句茶壶 高12.5cm,口径5cm,足径9.5cm。 壶口微撇,粗颈,硕腹,阔平底,弯流,螭龙形长柄,圆盖,圆钮。腹部两面长方形委角开光内一面堆绘乾隆帝御题诗《惠山听松

紫砂绿地描金瓜棱壶(清)

清乾隆紫砂绿地描金瓜棱壶 高11.2cm,口径8cm,足径8cm。 壶瓜棱形,曲柄,短弯流,瓜形盖,宝珠钮,圈足。紫砂内胎,盖及腹部绘绿地描金粉彩莲花、蝙蝠、杂宝纹,通体以金彩为主,其间点缀红、黄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