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明与张国焘权力之争:延安较量促使张国焘叛逃

来源:王朝搜索
 
王明与张国焘权力之争:延安较量促使张国焘叛逃

左起:张闻天、康生、周恩来、凯丰、王明、毛泽东、任弼时、张国焘在延安时的合影 曾经在中共历史上叱咤风云的王明(原名陈绍禹)与张国焘有不少共同点。 首先,他俩都出身于富

张国焘叛逃始末 周恩来车站截留通宵苦劝

张国焘是中国共产党的早期领导人之一,但在抗战爆发后,张国焘趁祭黄帝陵之际叛逃,投向国民党。姚金果和苏杭所著的《张国焘传》追述了这段历史。 林伯渠苦劝无效 张国焘信任的部下李

派系、权力之争下的民国科学界

1948年7月底,首届中央研究院院士八十一人名单在报纸上发布,时为中研院植物所研究员的李先闻当选农学科院士。“当时我在上海,在床上看报纸,偶然看见我的名字。我以为我的眼光模糊不清,用手巾擦了几次后,的

蒙古权力之争:成吉思汗两个儿子彼此毒杀的阴谋

核心提示:拖雷死了,死得很突然,死得很蹊跷,死得充满争议。争议的焦点就在于,他是意外猝死?还是死于哥哥窝阔台费尽心机的谋杀?窝阔台杀拖雷的动机,就在于自己的汗位受到了威胁。 公元1241年,窝阔台即位

梁山泊的两种斗争 宋江卢俊义疑有权力之争

宋江上山之后,做了两件重要的事情:一是高举“替天行道”的旗帜,从舆论上确立梁山义士的合法地位;二是通过“三打祝家庄”等重大战役,变“游击战”为“运动战”,扩大了水泊梁山的实力和影响。眼见着宋江在诸位弟

巧妙周旋:长征途中七大元帅如何与张国焘斗法?

1935年6月,红军第一、四方面军在四川懋功会师,这本应是红军在万分艰难之时的一次力量组合,是长征走向胜利的一次转折。然而张国焘权欲膨胀、利欲熏心,置党的利益于不顾,仗着枪多人多,争权夺势搞内耗,

周恩来任“欢迎大使”张国焘满面尴尬

周恩来任"欢迎大使" 陈赓负责接待 三军欢呼雀跃 张国焘满面尴尬--- "三大主力军,西北高原胜利会合了! 欢呼三个方面军,百战百胜的英勇弟兄!……"

张国焘事件后的红四方面军干部告状事件

《文史精华》2009年第4期 1971年,毛泽东在南巡路上谈到了一段公案,他说:“红军三十万,到陕北剩下两万五千人,当时中央苏区八万,只剩八千。那时张国焘搞分裂,不愿到陕北去。那时不到陕北没有出路嘛!

张国焘不愿留大陆的原因及其去台湾后的遭遇

国民党中统和军统之间虽然矛盾很大,但是我和军统沈醉因是同乡,关系较好。一次饭后闲谈中,他向我透露了张国焘的一段秘闻。 沈醉回忆说,解放前夕,蒋介石逃往台湾之前,关于张国焘何去何从的事向毛人凤授意,留大

陈独秀、张国焘中共早期两主要领导人的人生

陈独秀和张国焘,一个是党的主要创始人,一个是中共一大的主持人。他们是中国现代史上的风云人物,在逝去的岁月里,留下厚重的身影。他们参与创造了中国共产党,成为党的早期主要领导人。后来,他们又因不同的原因,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