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嘉庆时期,随着清朝统治走向下坡路,各地民间的秘密结社组织日趋活跃,有的还组织和领导了人民群众的反清斗争。陕西、甘肃地区的悄悄会,就是其中之一。本文依据官书私籍和档案资料,对悄悄会及其反清活动作一
乾隆、嘉庆时期,民间宗教和农民革命两大运动错落交叉,披着宗教外衣的反清起义(或反清活动)构成了当时社会生活的重要内容。福建的老官斋教和四川的糍粑教就是组织和领导反清斗争的两个教派。本文依据官私书籍和档
民间秘密宗教在明清两代,经历了两次大发展的时期:其一在明末清初,当时随着阶级矛盾、民族矛盾尖锐化,白莲教逐渐向处于社会下层的农民、兵士中发展力量,信徒日益增多,出现了许多新教派,如罗教、红阳教、闻香教
筹备立宪是清末现代化过程中的核心问题之一。环绕着中国是不是应该推进立宪*这一问题,在清末新政中出现了持续的激烈的论战。本文通过考察清末立宪派与立宪缓行派之间的论争,来揭示中国立宪*所面临的内在矛盾。对
《姑苏繁华图》(局部):清代宫廷风俗画家徐扬绘制,描绘乾隆年间(1736─1759年)苏州城繁盛的景象。 常言道:“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扩展视野、体验异地历史文化,是物质生活富足的香港人的向往,
一、前言 满洲入关后,统治中国历时二六八年,其间康熙皇帝在位六十一年(1662—1722),雍正皇帝在位十三年(1723—1735),乾隆皇帝在位六十年(1736--1795),这三朝正好是一三四年
从晚清时期的中外关系来看,最惠国待遇地位可说是西方资本主义列强在华特权的核心。“如果对于所谓‘最惠国原则’无清楚的了解。要认识中国与其它国家间的条约关系是不可能的。”(注:威罗贝:《外国人在华特权和利
特殊战争中的特殊兵器 ——越战时期的 FAC 及其座机 江东 东南亚雨林地带特有的瘴气,在细雨中犹如幽灵一般浮游在沿绵起
从19世纪末到民国初年,中国思想界有人致力于将儒学改造为宗教的努力,并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倡导者和实践者是被称为“孔教之马丁·路德”的康有为,他因此以“圣人”自居,而传统士大夫却视之为孔门叛逆,总之,这
明清时期的秘密教门(也称“民间宗教”或“秘密宗教”),是带有浓厚宗教色彩的民间秘密结社。明中叶罗梦鸿倡立罗教后,在民间很快拥有大量信徒,罗梦鸿也从一名穷苦的退伍运粮军人,通过传徒,“广远来馈赠颇多,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