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清末 预备立宪 为何模仿日本明治宪政清末“预备立宪”是对日本明治宪政的模仿——论者近乎众口一词,但清末预备立宪为什么要模仿日本的明治宪政?看来史界似乎对此缺乏深究。为此,本文不揣浅陋,试从几个角度作些剖析。一、历史的演进纵向...查看完整版>>
清末 预备立宪 为何模仿日本明治宪政
02.
清末 预备立宪 对日本明治宪政模仿中的保留毋庸置疑,清末“预备立宪”即对日本明治宪政的模仿,其原委,笔者已作专论(详见拙文《清末“预备立宪”为何模仿日本明治宪政》,载《北方论丛》1991年第3期。)。在此基础上,通过详细比较模仿与被模仿双方的有关实情...查看完整版>>
清末 预备立宪 对日本明治宪政模仿中的保留
03.
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的共同点①从主观目的来看具有反动性:其目的是取悦于列强、遏制革命形势和消除统治危机。②从活动本质来看具有落后性:仍未超出“中体西用”的范畴。③从客观影响来看具有进步性:清政府这些让步...查看完整版>>
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
04.
预备立宪与清末政潮过去论及清末立宪时,多以“假”字作为结论,其实远非如此简单。历史事实说明,围绕着立宪,在清朝统治集团内部却经历过相当激烈的斗争。这种斗争和统治集团内部的权力斗争交织在一起,使它更形复杂。宪政问题加剧了...查看完整版>>
预备立宪与清末政潮
05.
清末预备立宪动因新探清末预备立宪为什么会发生?人们在分析其原因时往往归于清政府的立宪动机:消弭革命,拉笼资产阶级立宪派和适应帝国主义侵略需要。粗看起来这个问题似乎已经解决,但详加考究则有两点难使人满意。马克思主义认为:“...查看完整版>>
清末预备立宪动因新探
06.
地方督抚与清末预备立宪一预备立宪是清政府为挽救自身统治的应变之举,这一决策的形成,固然与来自外部的巨大*压力有关,然而在这一过程中,统治阶级内部各级官员纷纷奏请立宪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正如当时人所指出的,中国立宪的发生,...查看完整版>>
地方督抚与清末预备立宪
07.
关于清末预备立宪几个问题的商榷每当人们谈起清末预备立宪时,无不以一言蔽之曰:“假立宪”。此种观点是否正确,有待讨论。本文仅就预备立宪活动中是否有一个“统治集团内部立宪派”,除消弭革命的立宪动机外,他们是否还具有富国强兵、抵御外侮的...查看完整版>>
关于清末预备立宪几个问题的商榷
08.
清末立宪派的 国民立宪 论史学界对清末立宪派的研究,大多集中于阶级基础和*活动方面,而对其思想研究极少。实际上,围绕着立宪运动,立宪派通过各种报刊阐发了许多系统的理论。只有对这些思想理论进行深入研究,才能进一步说明立宪运动的全貌...查看完整版>>
清末立宪派的 国民立宪 论
09.
应如何评估清末新政与仿行立宪——与蒋华志同志商榷倾读蒋华志同志撰写的《清末新政新论》(载《乐山师专学报》,社科版,1990,2,24~30,由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国近代史》,1990.11期选载。以下简称“蒋文”,引用其原文,不再注明出处。),颇受启发和教益。对清末...查看完整版>>
应如何评估清末新政与仿行立宪——与蒋华志同志商榷
10.
清末新政立宪革命三者关系简论晚清时期,社会*运动纷纭复杂、奇崛多变,最后十年间尤其如此。在诸多社会*运动中,新政、立宪、革命三者特别具有代表意义。审察其间的关系,对于认识当时乃至整个近代中国社会历史的演变状况,当有重要意义。“三足...查看完整版>>
清末新政立宪革命三者关系简论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