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沙水村 父子两翰林

来源:王朝搜索
 
佛山沙水村 父子两翰林

在广东佛山南海区丹灶镇沙水村,刘氏祠堂前矗立的旗杆石记载着刘廷镜和刘国珍“父子翰林”的史实。“父子翰林”可体现出当时此地文风之盛。 在新修的刘氏宗祠前,矗立着十余块曾做旗杆石的石碑,虽然历经风雨,屡经

清初翰林院沿革考略

翰林院是充分体现儒家文化传统、最具中原封建政权特色的中央机构之一。按“翰林”二字取文翰如林、人文荟萃之义,约与“文苑”相仿佛,最早见于西汉扬雄所作《长杨赋》中:“雄从至射熊馆,还,上〈长杨赋〉,聊因笔

新洲农家桃园发现清代翰林墓 距今有210多年

被发现的翰林墓 新洲邾城街胜英村楼子湾一村民家桃园内,藏着一处墓葬。经考古人员多次考证,其为清嘉庆年间一吴姓墓葬地,距今有210多年。 78岁的吴春发,是一名退休老干部。他与村民闲谈时,得知楼子湾有座

安陆翰林鸡的传说

“翰林鸡”,是楚北安陆市太白酒楼烹制的系列太白菜肴之一,此肴得名,是取李白曾供翰林职之意。其制作系用整鸡首先腌渍入味蒸至七成熟,然后去骨切块,上盘整理成原鸡形。另以蛋黄糕雕刻“翰林鸡”三字,置鸡首前,

明朝翰林院

历史 转/燕南社区 » 史海钩沉 吴元年(公元1363年)五月,初置翰林国史院,设学士(正三品),侍讲学士(从四品),直学士(正

翰林 特元 袁嘉谷

翰林“特元”袁嘉谷 邸永君 袁嘉谷先生(1872—1937)乃晚清云南名士。他早年中进士、入翰林,复应经济试特科并一举夺魁。其后便步入政坛,亲身经历了由清朝到民国的递嬗,并于*、历史、文学、教育、文化

翰林世家——瑞安黄氏家族

清代后期,在浙江瑞安,出现了一个翰林世家,即黄体芳家族。由于当时科举制度的影响达到顶峰,浙江一带文风颇盛,清代共开112科,状元中有20位为浙江人氏。科举世家、翰林世家随之大量出现,瑞安黄氏便是其中之

清代翰林官与甲骨文之发现

当代著名甲骨文专家胡厚宣先生曾云:“殷商甲骨和西域汉简、内阁大库,并称为本(即二十世纪,笔者注)世纪中国学术史三大发现。”列于三大发现首位之殷商甲骨,其发现者则是清末著名翰林王懿荣。而王懿荣成为甲骨文

试论清初翰林院的文化职能

雍正帝曾经就翰林院的性质明确指出:“国家建官分职,于翰林之选尤为慎重,必人品端方、学问醇粹,始为无忝厥职,所以培馆阁之才,储公辅之器也。”由此可见,清代翰林院在国家*生活中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官署,它的实

清代满蒙翰林群体的历史定位和研究价值

作为边地少数民族,满族和蒙古族整体社会文化水平曾大大落后于汉族,但由于二者都曾有入主中原并建立长期稳定的全国性政权的经历,所以他们的先人在执政过程中不得不努力学习和吸收中原文化,以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和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