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樾的 因文见道 思想及其学术风格

来源:王朝搜索
 
俞樾的 因文见道 思想及其学术风格

俞樾(1821——1907),字荫甫,号曲园,浙江德清人。他长期从事群经、诸子等领域的研究,取得了重要的学术成果。《春在堂全书》是他学术成果的总集,近500卷。《群经平议》、《诸子平议》、《茶香室经说

思想史与学术史之间的探索

罗志田 【作者说明】这是我2002年4月17日在上海大学的一次学术报告所陈述的内容(文本中的注释已删去),前些时候朋友告诉我说从网上看到有署名罗志田的《思想史还是学术史》一文,据称是发表在《社会科学

西汉中后期的思想学术特点

西汉中后期的思想学术特点思想学术特点 西汉思想界一个最大的背景,乃是改造了的儒学成为汉朝乃至整个封建社会的官方意识形态。儒学成为官方意识形态其初始时期的关键在于武帝时期立五经博士之举措,然而这一举措的

晚清海防思想的发展及其历史地位

有清一代,迄于鸦片战争,中国朝野甚少有人关注海防问题。《清史稿》称:“国初海防仅备海盗而已,自道光中海禁大开,形势一变,海防益重。”(注:《清史稿》,第138卷,第538页。)诚哉斯言!鸦片战争以前,

论洪仁玕革新思想的形成及其历史地位

近百年来,先进的中国人,为了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筚路褴褛,走过不少艰难曲折的道路。洪仁玕就是其中之一的杰出的代表。他所提出来的《资政新篇》——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全面革新的计划,不但早于洋务派和维新派

谭嗣同认识论思想中的矛盾及其唯心主义归宿

谭嗣同(公元1865—1898年)是清朝末年激进的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和早期的资产阶级哲学家。他为了探寻救国救世的良方,十分重视哲学的研究,并特别探讨了认识论方面的问题。他深知讲究学问、掌握知识对于救亡

康有为的疑古思想及其影响

一、康有为疑古思想的要点 康有为的疑古思想集中表现在他的《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两部书中。 《新学伪经考》刊行于1891年,是康有为在他的弟子陈千秋、梁启超等的协助下编纂的。这部书共14

孔子与董仲舒的思想主张,并指出两种主张的不同结局及其原因。

孔子是儒家创始人,他的思想核心是“仁”“礼”。“仁”的主张是“仁者爱人”,这一主张是要求统治阶级体察民情,反对苛政。孔子认为,要实现“爱人”,还要遵循“忠恕”之道,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要求。

1试述董仲舒大德而小刑的法律思想及其历史地位

1试述董仲舒大德而小刑的法律思想及其历史地位试述董仲舒法律思想的历史地位。 董仲舒以儒家思想为主,吸收阴阳五行家、法家以及殷周的天命神权等各种有利于维护封建统治的思想因素,创造了一种新儒学。在法律思想

乾嘉汉学治学宗旨及其学术实践探析——以戴震、阮元为中心

清代汉学自顾炎武开山,阎若璩、胡渭奠基,惠栋确立之后,至乾隆、嘉庆年间发展至极盛,由文字、音韵、训诂入手以寻求经书义理的主张,历经几代学者的推阐,也成为汉学家普遍信奉的治学宗旨。就连激烈反对汉学的理学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