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世纪最初十年的晚清时代,应对欧化大潮的拍岸而至,中国的学术思想界兴起了以“研究国学,保存国粹”为宗旨的国粹思潮,而章太炎、刘师培无疑是这一思潮中的最重要的学者和思想家。他们二人领域相同,志趣接近
文学艺术是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在各种文艺形式中,诗歌反映社会面貌往往更加直接,更加清晰。在清朝晚期,不少诗人把自然灾害作为自己创作的重要主题,从各个方面生动形象地刻画出了那个时代水旱失时、灾荒频仍、哀
最惠国待遇是指国际条约中一国在通商、航海、税收或公民法律地位等方面,给予另一国享受现时或将来所给予任何第三国同样的优惠特权或豁免等待遇。最惠国待遇滥觞于17世纪欧洲重商主义时代。当时,欧洲各国重视对外
晚清时期,为数不少的受聘洋员活跃在中国军事领域,他们对中国的军事近代化事业产生过重要影响,值得深入研究。 一协助购买西洋军事装备,构筑防御设施 面对西方的直接挑战,思想家魏源在近代中国第一
晚清及民国时期华北村庄中的乡地制——以河北获鹿县为例 李怀印 本文将主要依据河北省获鹿县晚清及民国时期的地方档案资料(现藏于河北省档案馆),探讨当地村级行政及税收组织的实际运转情况,以及乡村社会与国家
1884年《点石斋画报》描绘的北京盂兰盆会 每到农历七月,便是本港举办一年一度的盂兰盆会的时节,港九新界多处地点均有不同规模的祭祀活动,还有的请来戏班在临时搭建的戏棚内演大戏。现场香烟缭绕,人群簇拥
如果有人说杂碎是中国“八大菜系”之外的第九个菜系,我可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因为虽然我不吃杂碎,总有人吃,多加一个菜系也无妨;但如果你说杂碎就是中国最有代表的菜,是“国菜”、“国粹”则我不能容忍,就象“
“我觉得晚清史的确是十分精彩的一段:政治风云变幻,社会急剧动荡,新旧杂陈,光怪陆离,宛如一个巨大的旋转舞台。只可惜没有人能够撇开意义世界不管,仅仅以这种审美的眼光来阅读晚清史。人们可以嘲讽‘读三国
沈桂芬、董恂、毛昶熙(自左至右)图/约翰·汤姆森(John Thomson) 1993年,福建美术出版社出版了胡志川编著的《中国百年摄影图录,1844-1979》。这本12开本266页的铜版纸精装书
康有为、严复、孙中山、宋教仁、章太炎、胡适、鲁迅,都是些叱咤风云、名列鼎甲的人物,其中两位维新家、一位国学家、两位政治家、两位文学家。他们的生平活动几乎构成了中国近代史的基本骨骼。然而后人评论他们常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