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嗣同的民权思想使他博得革命斗士的声名,一些学者以为其民权观与西方自由主义传统中平等式民主尤其是卢梭式民主相仿,有的学者还发现了其思想中改良主义与民主主义的矛盾。本文以为,只有厘清谭氏民权观的内在发生
戊戌政变后,康有为梁启超避往国外,而谭嗣同不愿离开,甘愿未变法儿死,评价,为什么拜托具体点众所周知,梁启超和谭嗣同是戊戌变法中的两位先驱。其中,梁是变法的主要发起者和领导人,并在变法失败后坚持和自己的
谭嗣同是一位颇具*魅力和学术魅力的历史人物。谭嗣同的革新方案和进取精神,永远为世人所赞颂;他的哲学气质、思辨能力和学术见解,永远值得学者去钻研;他的高尚人格和道德风范,将为一代又一代的后来者所提倡。历
谭嗣同(公元1865—1898年)是清朝末年激进的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和早期的资产阶级哲学家。他为了探寻救国救世的良方,十分重视哲学的研究,并特别探讨了认识论方面的问题。他深知讲究学问、掌握知识对于救亡
谁能找到关于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的资料???急需啦~~~~~~~~~~~康有为出生1858年3月19日广东南海逝世1927年3月31日山东青岛康有为,又名祖诒,字广厦,号长素(1858年3月19日-
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和严复思想都是为了维护清朝的统治,而要变法改革的。是国家摆脱困境。不同之处是:康有为的代表作《孔子改制考》讲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说和中国传统儒家思想相结合来宣传他的变法思想,梁启超
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的变法思想戊戌变法中,这三人的变法思想是什么?中日甲午战争之后,中国社会的政治生活、经济状况各方面都有重大变化,中国该向何处去?这是摆在中国人面前的时代课题。为了拯救国家,以康有为
谭嗣同(1865年3月10日 - 1898年9月28日),男,字复生,号壮飞,汉族 ,湖南长沙浏阳人,著名维新人物。在北京北半截胡同41号是他在朝为官时的故居,也是在这里被清政府逮捕.1898年参加戊
中日甲午战争以后,帝国主义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维新运动的巨子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以心学呼唤人们投入救亡图存、改造中国的运动。如果说,在维新运动中,康有为、梁启超还停留在用
望门投趾怜张俭,直谏陈书愧杜根。 手掷欧刀仰天笑,留将公罪后人论。 ------乍看此诗,诸位一定觉得既陌生而又似曾相识。然也,此正是六君子之一的 谭嗣同 就义前所作的那首的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