鸦片战争中的林则徐与琦善

来源:王朝搜索
 
鸦片战争中的林则徐与琦善

(一) 道光朝中叶,在为数众多的封建官吏中有两个“精明强干”、“才具素长”的“能员”,一个是湖广总督林则徐,另一个就是直隶总督琦善。 林则徐(1785~1850年)字少穆,福建侯官(今福州

鸦片战争中林则徐对英认识和制敌方略的转变

1840——1842年中英鸦片战争期间,林则徐在*上经历了从担任广东抗英前线领导者到赴镇海军营、祥符工地“效力赎罪”,乃至遣戍伊犁的剧烈变动,在生活上处于一生中最不安定状态中。虽然他仅在战争初期在广东

林则徐鸦片战争期间的三次失策

作为开眼看世界的先驱人物,林则徐的身上也仍然不免带有许多荒诞的偏见遗存。 禁烟:义律的对策 1839年3月10日,禁烟钦差大臣林则徐一路风餐露宿,舟车劳顿,终于抵达广州。 早在林则徐抵达广州之前,两广

鸦片战争后的林则徐:连皇帝也对他心悦诚服

核心提示:他似乎具有一种奇异的吸引力,包括道光皇帝在内,凡是见到他的人,好像一下子就对他心悦诚服。邓廷桢把他看做是终身的知心朋友,他被流放到新疆后,当地的官员们也都成了林则徐的崇拜者,因此在流放生活中

鸦片战争以后的境遇 揭秘林则徐的流放生活

第一次“鸦片战争”时期,林则徐以虎门销烟、奋力抗英而闻名中外,成为一代名臣、民族英雄,为后人称颂。但也是因为禁烟和抗英,使林则徐成了朝廷的一名“罪臣”,遭受了5年悲壮的流放生活。 功臣当了“替罪羊”

论鸦片战争前后中国边疆史地研究热潮中的史书编纂

鸦片战争前后(注:本文的“鸦片战争前后”时间断限大致为18世纪末至19世纪50年代左右,即嘉道咸时期。),中国边疆史地研究形成热潮,并发展成专门的学问,出现了众星璀璨的学者群(注:据统计,第一次研究高

巴拉第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的间谍活动

沙皇俄国的对华侵略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进入了高潮。本文通过东正教传教士巴拉第的间谍活动,从一个侧面揭露了沙俄两面派的外交政策和侵略本质。对于苏联史学界有关巴拉第本人的评价,作者提出了不同意见。 作

哈佛学派在鸦片战争史研究中的模式及近年所受到的挑战

在过去三十年内,由费正清及其弟子所形成的“哈佛学派”,在有关中国近代史研究方面,一直居于西方学术界的领导地位。哈佛学派在中西关系史的研究领域中,一直十分活跃,并形成了一套系统的观点。继费正清早期著作

[转帖]元、明、清(鸦片战争以前)历史中的几个问题

作者:马执斌 历史的发展是有阶段的。中国封建社会长达两三千年,可以分为几个阶段。史学界对中国封建社会的阶段分法很多,有分两段的,分三段的,分四段的,分五段的,分六段的,

回“多说了三五句”有关第一和第二次鸦片战争文章中的常识问题。

“多说了三五句”这家伙连基本的常识都是错误的。 英国作为一个案例法国家,没有文字说明的禁毒法律法规,并不代表英国这个国家就不禁止本国国民吸食毒品了,有史料可查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