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承明制,仰给东南漕运,漕政固为有清“一代大政”。但是,漕运无非是清朝封建专制躯干上的赘疣,随着“康乾盛世”烟消云散,清朝统治衰朽,其弊日深。迨道光一朝,已是积重难返,虽有士大夫各逞巧思,试图起痼救弊
道光帝、咸丰帝是平庸之君,似已成为学术界的定论,这里不是要发出什么异议,而是希望通过他们召见官员的史实来认识他们的理政能力和个性。从这种侧面来了解皇帝似乎还没有,本文仅就他们多次召见张集馨、段光清的
道光四年高家堰决口之后,摆在皇帝和官员们面前的是这么一个严峻的局面:洪泽湖中用来敌黄济运的湖水几乎全部泄空,高堰需要补筑,运粮途径必须重新选择。一旦决策失误,造成的损失会更大,并会遗患更深。其中最重要
核心提示:皇帝补个裤子,用绸“数十匹”,耗资四百金;皇帝结婚用的四个大柜子,要六万余金。皇帝要造园,两千多万,实际用到工程上的还不到六百万金。这种花销,之所以成为常态,是因为层
国之鼹鼠,监守自盗 诗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道光二十三年,道光帝已62岁高龄。多年劳心操持,使他苍老得异常快,此时他疲惫至极,寝食难安。他大概知道大清王朝已经走到
清代钱币,如果说普通的流通币是雍正通宝会比其他贵一些,但每个年号的钱都有一部分因某种历史因素造成比较稀少而昂贵,你的钱币如果只是普通的流通币,大约每枚3-10元如果你说的这几种都是普通的话,顺治最贵,
有关专家正对高岸临的翰林墓进行考证。李孟春摄 岳阳经济开发区三荷乡迎丰村一高姓人家爆出珍藏有一块清代道光年间的御赐匾额,称其是自家先祖——清代翰林院检讨官高岸临先后被咸丰皇帝、道光皇帝、慈禧太后御赐
道光洋艘征抚记(下) 魏源 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四月,英人之受款于广东也,在我师则以救一时之危,在敌亦急欲得银以济兵饷,故通商章程,彼此皆未暇议。及洋兵大困于三元里,自知已结粤民之怨,又畏粤
道光洋艘征抚记(上) 魏源 道光十八年(1838年)四月,鸿胪寺卿黄爵滋奏言:“敬筹国计,宜防漏卮。近年各省漕赋之疲累,官吏之亏空,商民之交困,皆由银价昂,钱价贱。向时纹银每两兑钱千,今则每两兑至
道光帝旻宁 道光帝(1782-1850)名旻(音明)宁,爱新觉罗氏,满族,嘉庆皇帝颙琰的次子。他于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三十八岁时即位,是清朝入关后的第六个皇帝,年号“道光”,以第二年即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