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华北的蝗灾与社会控制

来源:王朝搜索
 
清代华北的蝗灾与社会控制

一、引言 本文探讨的范围位于黄河以北的华北平原地区,这一地区历来是蝗灾高发地区。徐光启早就对此有所认识:“按蝗之生,必于大泽之涯,然而洞庭、彭蠡、具区之旁,终古无蝗也。必也骤盈骤涸之处,如幽琢以南、长

清代华北农民生活消费的考察

农民的实际生活过程是社会史研究最具开拓性的领域之一。本世纪以来,西方学者已经或正在这方面进行着开拓性且富有成果的工作。然而,中国古代社会史在此方面的研究至今还很缺乏,致使我们对历史上普通群众的日常

陶希圣战国至清代社会史略说

战国至清代社会史略说 陶希圣 余不欲以既定之成见告知诸君,以为诸君之先入主。余欲客观的对中国各时代之生产组织交换方法乃至社会关系政法制度舆思想潮流,寻出其一贯的发达路线,以为诸君之参考。盖社会为一不断

清代苏浙皖蝗灾研究

苏浙皖三省地处湿润多雨的江南,环境虽然不利蝗虫的生发,但蝗灾却时有发生。而且有时也十分严重。这在史书上都有记载,但正史上对这个问题的记载往往疏而不详,又多有遗漏,不足以反映这一地区蝗灾的实际情况,因此

水资源环境变迁与乡村社会控制———以清代汉中府的堰渠水利为中心

一 引 言 汉中地区位于秦巴山区西段,“群山环抱,汉江合流。内为平壤,外则险。周以崇山峻岭,倚天插戟,断崖裂岫,蛇退猿愁”(p17)。清代隶属于汉中府,领一州(宁羌)八县(南郑、褒城、城固、洋县、西乡

华北游民社会与义和团运动

19世纪后期,全国各地天灾频仍,华北尤甚,社会上出现数以万计的流民或半游民游食者。他们除聚集沿海商埠码头、京师、各省省城和水陆交通沿线的城镇之外,还散居在内地广大农村,生活艰难,生业难求,过着朝不保夕

清代民间秘密宗教的源流及其社会功能

一、前言 《论语》<述而>篇有“子不语怪力乱神”等语,清钱塘人袁枚,仿魏晋志怪小说,撰《子不语》一书,正编二十四卷,续编十卷,专记神鬼怪异故事。孔夫子虽然不谈怪力乱神,但是“子不语”这句

中国地下社会结语如何看待清代秘密社会

清代秘密社会也如同整个中国秘密社会一样,包括秘密会党和秘密教门两大民间结社组织,是当时一部分下层群众,为了求得精神上的慰藉或生活上的互济互助和自卫抗暴而自发结成的社会组织。由于它所宣扬的某些教义和口号

清代秘密社会的财源

一、前言 清初以来的社会结构,呈现出多层次的复杂的多元关系。经过社会学家、人类学家和历史学家的探讨,清代地方社会构成法则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已渐为人们所认识。根据不同的认同、整合和分类原则所构成的地方

清代婺源的水旱灾害与地方社会自救

婺源地处赣东北部,东邻浙江开化,北界安徽休宁,历史上曾隶属徽州府。宋元明清时期,婺源县作为徽州府的有机组成部分,文化、经济频盛一时。然而,随着山区的进一步开发,森林面积减少,环境遭到破坏,水旱灾害频频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