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太炎对于近代中国思想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因为他身兼革命家与学问家于一身。但是要说什么著作最能作为章氏之“国学”“代表作”,可能会是一个见仁见智的难题。 而在我看来《訄书》应不遑多让。 胡适
由于学术渊源的关系,清代学术自近代以来一直受到人们的关注。这方面有影响的成果有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及钱穆《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等,而章太炎的这篇《清儒》则是其中较早的一篇。
有学者认为,自鸦片战争之后的中国历史进程中,“凡是能掀起一时人心的*、社会、文化的运动,分析到最后,殆无不由民族主义的力量或明或暗地主持着”,因此,民族主义在某种程度上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重要的
人类对自身的群体组织结构、功能及其变迁的检视与反思的历史源远流长,就地域而言,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概莫能外。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已有以探讨人类社会生活及其问题为主泛社会思想,但尚未形成系统化
近代社会转型牵动着文化的转型,文化人的定位也由传统的“士”走向近代意义上的知识分子。近代知识分子的崛起与其知识结构的变更相勾连。西方的社会进化论在近代中国的传播与介绍是其重要标志。章太炎作为国学大师,
在20世纪最初十年的晚清时代,应对欧化大潮的拍岸而至,中国的学术思想界兴起了以“研究国学,保存国粹”为宗旨的国粹思潮,而章太炎、刘师培无疑是这一思潮中的最重要的学者和思想家。他们二人领域相同,志趣接近
章太炎是清末民初著名的国学大师,聪慧过人,留下不少鲜为人知的趣事。 章太炎六岁的那一年,有一天,下雨了,章太炎的父亲章老先生来了雅兴,就邀请了十几位文友在家里饮酒、吟诗。当时,有一位老先生喝了几杯
康有为、严复、孙中山、宋教仁、章太炎、胡适、鲁迅,都是些叱咤风云、名列鼎甲的人物,其中两位维新家、一位国学家、两位政治家、两位文学家。他们的生平活动几乎构成了中国近代史的基本骨骼。然而后人评论他们常常
晚清时期,当梁启超等很多知识分子倡言文学革命的时候,章太炎却提出“保存国粹”,主张文学复古。崇尚革命的章太炎为何在文化取向上这般保守?这是因为,章太炎是中国近代的大学问家,他在中国哲学、佛学、经学、诸
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社会学及社会思想开始传入中国,为国人近代社会观的形成提供了新的思想来源。章太炎就是近代中国最早接受这种学说,提出新的社会观的学者之一。章太炎的社会观固然深受西方社会学思想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