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国的文化民族主义

来源:王朝搜索
 
近代中国的文化民族主义

关于近代中国的民族主义,研究者不乏其人;但对于近代中国的文化民族主义,迄今却未见有专文论述。据笔者所知,美国的费正清教授是最早注意到这一历史现象的外国人,他在《美国与中国》一书中说:进入20世纪后,中

辛亥革命和中国近代民族主义

民族主义作为一种重要的社会*思潮,近年来已成为海内外学者讨论得颇为热闹的问题。对中国来说,这种思潮在20世纪初年、也就是辛亥革命准备时期开始形成,并且迅速在思想界占有突出的地位,产生深远的影响。这

近代中国的现实与近代中国的文化

文化,近几年来成为人们的“热门”话题。涉及的问题不少,其中心是如何对待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的问题。众说纷纭,各是其是。这是个老问题,已经争论了一百多年,看样子还会再争论下去。对过去作些回顾,对于当前的文

严复与中国近代文化

严复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思想家、翻译家,对中国近代新文化的形成发展作出多方面的贡献。严复不仅用新的思想武器猛烈抨击封建主义,而且积极引进西学,深入阐发科学、民主思想,对近代新文化的建设贡献良多,成为中国近

近代中国陋俗文化嬗变论纲

近代陋俗文化的变革是一个长期的动态运演过程,它贯穿于近代社会的始终。当我们对近代陋俗文化的变化过程作了全面考察之后,可以从中认识到几条最基本的规律以及某些启示。 首先,陋俗文化的改造与变革是极其缓慢和

中国近世民族主义的历史渊源

民族主义是近代世界兴起的一大潮流。近代民族观念发源于对市场的占有和争夺,在世界统一市场逐渐形成的历史阶段,近代民族形成,近代民族观念也应运而兴。中国近代民族主义便是在这种大背景下勃兴的,并成为中国近

传教士与上海近代法文化

上海曾是最早接纳西方基督教学说的地区之一。早在19世纪中叶,西方教会(主要是基督教新教)就开始了在上海的传播活动。如美国传教士林乐知(Young John Allen,1836——1907),英国传教

近代文化漫论

一 英国用大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并扭曲了中国社会发展的正常轨道,中国由封建社会沦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稳定的社会济经结构受到激烈的冲击,发生了不断的动荡和变革。相应地,原来牢固的、僵化的关系连同它们

我看中西文化碰撞下的广东近代建筑

1840年 鸦片战争 ,英 国用 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的国门,开放了通商口岸,而广州1840年以前的唯一的通商口岸,在 鸦片战争 后却更加开放,并且带动了广东地区与西方人的接触。中西 文化 碰撞之下,近

杨天石戊戌变法与近代中国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中国文史馆馆员、历史学家杨天石在文学馆的演讲 3月29日,一个春风和煦的早上,一些热心的听众早早来到了中国现代文学馆,听一位著名历史学家关于中国近代史方面的演讲。9点30分,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