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国人对阿拉伯史地的记述

来源:王朝搜索
 
清末国人对阿拉伯史地的记述

中国对阿拉伯地区很早就有了解,《史记·大宛传》和《前汉书·西域传》所记的条枝就是阿拉伯。唐宋的中国古籍称阿拉伯为大食国,元史中称为天房或天堂,明史则分为天方、默德那、阿丹互不通贯。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

王兴亮清末江苏乡土志的编纂与乡土史地教育

清末江苏乡土志的编纂与乡土史地教育 王兴亮 乡土志是地方志的一种,也是清末至民国(本文截至1949年)各地编修的小学乡土史地教材,与我国地方志的其他类别相比,它是比较特殊的志书种类(注:有学者视乡土志

清末国人科学观的演化从 格致 到“科学”的词义考辨

晚清以降,随着西方科学技术的广泛传播,“科学”(或称“格致”)在时人的言说中,已成为一个流行词。人们最初沿袭明末清初时的观念,以“格致”来称呼这种西来的知识,而后引进日语词汇“科学”取代“格致”。近年

边界的重设从清末有关采生折割的反教话语看中国人空间观念的变化

一、内与外的边界:民族主义与对身体残损的想象: 无人否认,近代中国的民族主义与谣言的传布与想象密不可分,长发碧眼的外国人初入 中国时由于其体发肤与中国人存在巨大的差异性,于是在华夷之辨的古老格局中

徐松与嘉道西北史地研究

清代的西北史地研究在嘉道年间十分兴盛,探寻其兴起、发展到繁荣的过程,不难发现,这一研究直接源起于新疆地方方志的修纂,这类著作后因张格尔之乱的发生而受到时人关注,又因其中所包含的当代西北知识与边疆治理思

鸦片战争前后边疆史地学者的治边思想与实践

鸦片战争前后,英、俄等殖民主义国家用武力敲开中国的大门,致使我国广东、新疆、西藏、云南等沿海地区和内陆边疆省区的外患威胁日益突出。1802年,英国即作了武装夺取澳门的第一次尝试。1808年,英国又公然

关于中国海疆史地学术研究的思考

在中国边疆史地学术领域,中国海疆史地无疑是其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对中国海疆史地的研究,极大地丰富了中国边疆史地研究的学术内涵,对学科建设和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众所周知,我国是一个陆地大国

19世纪边疆史地研究的时代精神

19世纪边疆史地研究发韧于19世纪初,以祁韵士的《藩部要略》,《伊犁总统事略》、《西陲要略》、《西域释地》,徐松的《新疆识略》、《西域水道记》、《新沟注地理志集释》、《元史西北地理考》等书问世为标志,

《刘志丹》:记述烈士生平的小说如何反党?

内容提示: 康生还没有看到书就认定:“完全为高岗翻案。”他通知中宣部要各报刊一律停止转载,同时,康生还通知工人出版社把第五稿印六百本,第三稿印三百本送中央会议审查。书尚未印好,一条“毛主席语录”就出

山东莱芜发现一明代石碑 记述“孟姜女哭长城”

中新网11月19日电 据山东文物局消息,莱芜市文物普查队日前在莱城区茶业口镇上王庄村发现一明代石碑,该碑位于齐长城黄石关南侧,系明洪武年戊申年(1368年)所立。碑呈长方形,高1.3米,宽0.7米,厚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