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6月,收到翁万戈先生从美国寄来的《翁同龢文献》有关中日甲午战争部分的复印件,不禁喜出望外。万戈先生的高祖翁同龢是晚清的重要历史人物,曾先后担任刑、工、户诸部尚书,两度入值军机处,且为“两朝帝
中日甲午战争是中国乃至远东近代历史上划时代的重要事件,不仅对中日两国产生了巨大的直接影响,而且使远东国际形势的格局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次战争以中国的惨败而告终,是持续30余年之久的洋务运动最后失败的标
在当时的政坛上,与李鸿章同为朝野瞩目的另一位重要人物是翁同龢。1994年5月,“甲午战争与翁同龢学术研讨会”在江苏常熟市举行,会后编辑出版了《甲午战争与翁同龢》(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5)一书,共
1 中国与朝鲜唇齿相依,亲如一家,宗藩关系已经有数百年之久。日本自明治维新以后,逐渐走上军国主义道路,举国上下以“大陆政策”为国策,千方百计要夺取朝鲜、台湾,进而侵略中国大陆。俄国则坚决贯彻其
■戚其章 1894~1895年中国军民抗击日本侵略的战争。1894年(清光绪二十年)干支为甲午,史称甲午战争。 战争起因及双方军事准备 日本发动对中国的侵略战争,蓄谋已久。早在1
中国宝卷是在宗教(佛教和明清民间宗教)和民间信仰活动中演唱的一种说唱形式,演唱宝卷称“宣卷”。宝卷产生于宋元时期,至今仍在个别地区的农村及某些民间教团中流传。由于宝卷发展的特殊历史文化背景,大致可
《万国公报》创刊于1868年,原名《中国教会新报》,为周刊。1874年起改名《万国公报》,其间一度停刊。1889年复刊后,改为月刊出版,并成为刚成立不久的英美传教士团体广学会的机关报,一直到1907年
中法战争爆发于19世纪末,迄今已逾百年。作为近代中国历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法战火一熄,中外研究者便着手对这场战争进行研究。截至目前,学术界对这段史事的研究取得了喜人的成绩。但是,由于种种原因,研究
(一) 战争是*的继续。国与国之间的战争,是两国国力强弱的总比较。重要的两国战争,往往决定着两国的命运与前途。中日甲午战争,正是决定近代中国和近代日本的命运与前途的一次战争。打败了的中国,便沦入
复交谈判经过中日复交三原则是中日恢复邦交的前提,也可以说是恢复邦交的核心问题。所谓中日复交三原则,即: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代表中国人民的惟一合法政府;台湾省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所谓“日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