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路运动是辛亥革命时期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斗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资产阶级立宪派一直以领导者和组织者的面貌影响着这一运动的发展进程。分析和研究立宪派特别是湖南、湖北、四川三省的立宪派在保路运动中的活动,
《战略与管理(总第19期)》刊首所载萧功秦先生之《关于清末保路运动的再反思》(下简称萧文)一文拜读后,获益匪浅,感触良多。由此引发我对清末“保路运动”的兴趣与思考,较萧文也有些不同意见。现将几点心得行
自辛亥革命以来,几乎第一部研究清末历史与辛亥革命史的历史著作均涉及到清政府的铁路国有政策以及由此引发的“保路运动”。传统观点认为,清政府以铁路国有来出卖铁路主权,爱国的士绅商人与民众纷起反抗清政府的卖
10月8日,四川各界代表数百人聚集在位于成都市人民公园内的辛亥秋保路死事纪念碑前,参加辛亥革命暨四川保路运动100周年纪念活动,缅怀在辛亥革命和四川保路运动中牺牲的民主志士和革命先烈。图为纪念活动现
湖广总督任上的端方本文摘自:《书屋》杂志2009年第9期 作者:黄波 从王国维的一首悼亡诗说起 1912年,时为民国元年,在日本留学的王国维挥笔写下了一首悼亡诗《蜀道难》。起首即悲叹:“对案辍食惨
一场大规模的*运动,即使在内部的力量蕴积成熟之后,也往往需要找寻时机,以某一事件作为突破口而喷发出来。1904年的日俄战争,就是晚清立宪运动的突破口。经过长时期酝酿的立宪运动在日俄战争发生后陡然高涨,
在辛亥革命时期,吴禄贞算得上一个既有典型意义,又颇具影响的人物。他早年参加“自立军运动”,武昌起义后“迟迟不动”,仅参与“滦州兵谏”。据此,是否可以认为他是“至死都没有放下保皇旗帜”的立宪党人呢?(《
一九○三年以后到辛亥武昌起义前,在中国的*舞台上出现了一个资产阶级的立宪运动。这个运动既不同于戊戌变法前改良主义思想传播的运动,也不同于戊戌变法时期的维新变法运动,而是超越于以往立宪学说传播阶段的一个
中文之部 一、著作 《清代人物传稿》下编戴逸等主编 辽宁人民出版社出版 《剑桥中国晚清史》(美)费正清编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年出版。 《伟大的中国革命1800-1985》 费正清 国际文化出
丁未政潮是清末一次大的*风波。政潮始于1907年4月,终于同年8月,历时4月有余。在此期间朝廷朝命夕改,枢臣频繁更动,政客暗设机关,言官大加弹劾,使得朝野内外好戏连台,清末政局有声有色。由于这次政潮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