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与章太炎民族主义思想之比较——以辛亥革命时期为例

来源:王朝搜索
 
孙中山与章太炎民族主义思想之比较——以辛亥革命时期为例

有学者认为,自鸦片战争之后的中国历史进程中,“凡是能掀起一时人心的*、社会、文化的运动,分析到最后,殆无不由民族主义的力量或明或暗地主持着”,因此,民族主义在某种程度上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重要的

50年来大陆学者关于辛亥革命时期孙中山民族主义思想研究述评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对某些复杂的历史问题研究得越多,其进一步探讨的可能性也往往越大。大陆学者为期半个世纪之于孙中山反满民族主义思想的研究也大致如此。 近20年来,关于大陆学者研究孙中山辛亥时期的民族主

50年来大陆学者关于辛亥革命时期孙中山民族主义思想研究述评-2

三、余论 虽然大陆史学界至今未见专论孙中山民族主义的著作问世,也不曾组织以研讨孙中山民族主义为主题的学术团体,其学术力量的投入不及台北同行,不过,与自身相比,大陆学者在关于孙中山三民主义思想的研究中,

论辛亥革命时期孙中山的民生主义

孙中山是辛亥革命无可争议的领袖,他的革命纲领是尽人皆知的三民主义。关于民族主义、民权主义人们已做了相当多的研讨,而对民生主义及其在辛亥革命过程中的地位、意义、影响如何评估?似乎仍有讨论研究的余地。本文

严复与孙中山的现代化思想比较

现代化是一个需要几代人付出艰巨努力的长期过程。中国的现代化历程从19世纪中期的洋务运动开始,到21世纪中叶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第三步战略目标为止,就需要整整两个世纪的时间。当我们迈向现代化新的征程

汪精卫为何辛亥革命时逼孙中山“让位”给袁世凯

汪精卫是如何影响辛亥革命历史进程和发展方向的,南方革命党人又是如何把革命胜利果实拱手让给袁世凯的?目前,史学界对该问题的研究相当不够,主要有两种观点:一种认为,汪在辛亥革命时已叛变了革命,他是袁世凯在

论辛亥革命时期的西学传播

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西方文化随着欧美殖民主义的炮舰、鸦片涌入中国,其声势和规模远远超过明末清初时西学东渐的水平。经过一系列的惊恐、困惑和省察之后,中国人终于从封建主义的闭塞蒙昧状态中挣脱出来,用现

略论辛亥革命时期的浙江军政府

虽然学术界对辛亥革命时期的浙江军政府没有作过专门的研究,但由于立宪派首领汤寿潜出任了军政府首任都督,因而常有学者认为浙江是被立宪派“窃夺”了军政大权的省份。有的进而指出:汤寿潜就任都督后,立即与帝国主

论辛亥革命时期的市民及其社会心理

1 辛亥革命的成功与失败,是通过城市的起义和*变更而实践的。这种历史特征,无疑与近代中国城市及其主体——市民等级的*态度及其斗争有着密切的关系。 中国近代城市的发展,是与西欧诸国近代城市的发展

浅析辛亥革命前后谭平山的思想和活动

谭平山于1886年诞生于广东高明县明城新元坊的一个贫苦劳动者的家庭。童年的谭平山在明城东洲书院度过了六个春秋。在这里,他受到了严格的教育和锻炼,为他后来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1908年,谭平山考进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