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化是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方面。而具有现代导向的、高效而有力的现代型国家的建设,又是实现*现代化的关键。要成功地推行现代化,社会系统必须创造出新的*体系,即用国家行为来推动社会和经济变革,为现代化廓清
现代化是一个需要几代人付出艰巨努力的长期过程。中国的现代化历程从19世纪中期的洋务运动开始,到21世纪中叶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第三步战略目标为止,就需要整整两个世纪的时间。当我们迈向现代化新的征程
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和伴之而来的西方近代化思潮的冲击,促使先进的中国人产生了强烈的民族意识和危机意识,在清末民初的几十年间,进行了艰苦卓绝的努力和探索。一部中国近代史,可以说就是一部中
孙中山税收思想 孙中山(公元1866~1925年),名文,字德明,广东香山(今中山市)人。中国革命的先行者。平均地权是孙中山提出的经济纲领之一。他提出的具体措施是:在革命政权建立后,令地主自报地价,国
孙中山晚年的政体思想与同盟会时期相比较有了重大的转折与飞跃,从狂热地追求美式民主共和制转而推崇德国俾斯麦式开明专制政体,从激进的飞跃论转而主张渐进论。这种转折与飞跃,是从他坦诚地总结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
近代中国自然灾害频仍,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毕生以挽救民族危亡,拯民于水火为己任,对近代严重的灾荒给予了极大关注。他的救荒思想是其民主革命和民生主义思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近代救荒思想发展到
一 日本东京同盟会成立于1905年8月,但作为同盟会总理的孙中山却追述说:“乙巳(1905年)春间,予重至欧洲,则其地之留学生已多数赞成革命……予于是乃揭橥吾生平所怀抱之三民主义、五权宪法以号召之,而
孙中山晚年在选择如何统一中国问题上,思想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从依靠军阀以消灭军阀转变为以俄为师、唤醒民众以打倒军阀及其背后的帝国主义。促使孙中山这一伟大思想转变的内在因素是什么?本文认为,北伐军
毫无疑问,中华民族是一个凝聚力很强的民族,这使它在整个古代史上,始终以一个强大稳固、具有高度文明且不失多层次丰富多彩的民族屹立于世界先进之巅。可是进入近代以后,却出现了民族凝聚力严重淡化的趋向,民心的
有学者认为,自鸦片战争之后的中国历史进程中,“凡是能掀起一时人心的*、社会、文化的运动,分析到最后,殆无不由民族主义的力量或明或暗地主持着”,因此,民族主义在某种程度上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