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861年实施,到1895年破产的洋务运动,虽然只有35年,然而,关于如何看待评价这场运动,在旧中国却论争了近90年,在新中国也论争了40多年,成为中国近代史上比较突出的问题。笔者打算结合自己多
2月11日《文汇报》刊登了一篇题为《只写弄清楚的事》的文章,拜读标题之后,深以为是。作者朱正先生以去年10月27日《作家文摘》摘自《羊城晚报》的《<沧海>首揭金门战役之痛》一文为靶子,批评作者将我军1
筹备立宪是清末现代化过程中的核心问题之一。环绕着中国是不是应该推进立宪*这一问题,在清末新政中出现了持续的激烈的论战。本文通过考察清末立宪派与立宪缓行派之间的论争,来揭示中国立宪*所面临的内在矛盾。对
梁启超是中国较早接触到社会主义学说,“最早在文章中提到马克思的社会主义的人”(75页)。1899年,梁启超在《清议报》上发表了“中国第一篇论述社会主义的文章”。在他所担任主笔的《时务报》上登载过1
1903年冬,英国借口边界问题,派荣赫鹏等率领远征军入侵我国西藏。1904年7月,英军进入拉萨,随即威逼三大寺和西藏地方政府的代表在其拟定的约稿上签押,这就是所谓的《拉萨条约》。这个条约的主要内容是:
《读书》第1期刊登葛岩的文章说,实际上,美国大学教师收入不高,不过,经过若干年工作,教师有可能拿到终身教职,每年还有三个月的假期,这都可以算是一种补偿。(..) 文章介绍了教授终身制的缘起。十
资料图:英国唐宁街10号首相官邸著名的黑色大门 英国媒体18日曝光军事情报五处即英国安全局先前在唐宁街10号首相官邸安装
洋务运动与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历史发展链条上的两个相连的环节。当今,有的论者认为,两者都“标志着近代中国历史前进的基本脉络”。有的论者则“不认为有理由按照‘洋务运动——戊戌维新——辛亥革命’的线索来论
徐泰来同志在探讨中国洋务运动失败,日本明治维新成功与西方列强的关系时认为:日本地处中国这块大肥肉之旁,列强都想吞噬这块大肥肉。于是,英美利用日本作为牵制帝俄而侵略中国的工具,这样,就不但放松了对日本的
洋务运动的研究和讨论,引起了史学界的注意和重视,这是可以理解的。因为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历史上持续了三十年之久,而这三十年,又正是中国社会发生巨大变化的时期:新式工业在这个时期诞生;新的社会阶级在这个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