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1年1月,清政府设立了主管外交和通商的中央机关——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简称:总理衙门、总署),派恭亲王奕、大学士桂良、军机大臣文祥三人为该衙门“管理”大臣。随着洋务运动的开展,总理衙门又成为全国
洋务运动是晚清封建统治集团借“西法”以“自强”的运动,客观上开拓了中国近代化的艰难历程。尽管推进这一运动的洋务派公开宣称其维护封建统治的*目的,但仍受到西方列强的阻碍、打击、破坏和本国腐朽、顽固势力的
总理衙门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在北京设立的外事机构,简称“总理衙门”。1861年1月,由恭亲王奕奏请设立,由奕等充任事务大臣。总理衙门最初主持外交与通商事务,后来扩大管理办工厂、修铁路、开矿山、办
清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旧址在东堂子胡同49号。简称"总理衙门"、"总署"、"译署",清政府为办洋务及外交事务而特设的中央机构。原是清大学士赛尚阿宅。1854年改为铁钱局公所。1861年又改为总理事务
洋务运动与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历史发展链条上的两个相连的环节。当今,有的论者认为,两者都“标志着近代中国历史前进的基本脉络”。有的论者则“不认为有理由按照‘洋务运动——戊戌维新——辛亥革命’的线索来论
徐泰来同志在探讨中国洋务运动失败,日本明治维新成功与西方列强的关系时认为:日本地处中国这块大肥肉之旁,列强都想吞噬这块大肥肉。于是,英美利用日本作为牵制帝俄而侵略中国的工具,这样,就不但放松了对日本的
洋务运动的研究和讨论,引起了史学界的注意和重视,这是可以理解的。因为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历史上持续了三十年之久,而这三十年,又正是中国社会发生巨大变化的时期:新式工业在这个时期诞生;新的社会阶级在这个时
十九世纪六十年代开始,我国兴起过一次洋务运动,延续到1911年清朝政府复灭。它的内容很广泛;清朝政府创办近代工业是其主要内容。本文仅就这种工业化的道路和性质问题谈点不成熟的看法。 洋务运动是
两次鸦片战争后,一些有识之士开始看到西方近代文明与中国古老文明间的巨大差距。为了国家、民族或朝廷的生存,他们开展了采撷西方文明成果的洋务运动,以缩小乃至消灭这个差距。他们为这个运动制定的方针是“中学为
清末洋务运动,维新运动及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社会历史发展的三个阶段。围绕着挽救民族危机和发展资本主义这个近代中国的历史主题,这三大运动都在不同的程度上起了推动历史前进的作用。因此,三者之间存在互相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