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论者往往把洋务运动与明治维新相提并论。其实,这种作法并不科学,因为它们是两种性质不同、层次各异的历史事件。 洋务运动和明治维新,一个是地主阶级改革和低层次近代化,一个是资产阶级革命和高层次近
!“譬犹渡河,人操舟而我结筏, !譬犹使马,人跨骏而我骑驴”。 这是左宗棠奏设福州船厂时,对中日两国近代化进展情况的描写。 如果说,日本的近代化始于明治维新,那末,中国的近代化可以说是发韧于洋务运动。
十九世纪六十年代,国与一衣带水的日本都兴起了一场维新运动。近代史学家把中国的这次改革运动叫做“洋务运动”,把日本的这次改革运动叫做“明治维新”。它们都是一场以创办近代工业为主体内容的欲使国家走向世界,
从 中法战争 结束到甲午战争爆发的九年,是中国在十九世纪下半叶一段最好的时期。在此期间,国内无大乱,远东的国际环境缓和,中国与西方各国都处于和平状态。以“富国强兵”为目标的 洋务运动 ,历经三十年,效
徐泰来同志在探讨中国洋务运动失败,日本明治维新成功与西方列强的关系时认为:日本地处中国这块大肥肉之旁,列强都想吞噬这块大肥肉。于是,英美利用日本作为牵制帝俄而侵略中国的工具,这样,就不但放松了对日本的
在十九世纪六十年代到九十年代,中国发生了洋务运动,日本发生了明治维新。由于二者是发生在大体相同的国际背景之下和大体相同的时间里,更由于二者在某些口号和形式上有类似之处,因此人们往往愿意将二者进行比较。
中国的洋务运动和日本的明治维新是两国创办近代企业(或者说近代化)的起点。当时两国的经济发展具有与欧美诸国不同的要点。比如说,中日两国近代机器工业的出现,都不是本国资本主义萌芽自然发展的结果,而是来源于
突出重围 导弹怒吼 捣毁“敌”前沿阵地 北京军区朱日和战术合同训练基地,是我军最大的,也是现代化程度最高的合同战术训练基地。基地占地1066平方公里,主要担负的任
以康有为、梁启超为首的戊戌变法的倡导者,是以日本的明治维新为蓝本来规划中国社会,达到“救国图存”的改革方案的。日本的明治维新成功了,使日本的封建社会结束了半殖民地的危机而走向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在日本明治维新之后,中国很多能人志士也期待着维新救国,但当时都无疾而终。实际上,日本社会在明治维新之前与中国有着很大的差别。 江户时代末期,日本的教育已经达到了相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