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务运动的领袖们总喜欢用“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来形容他们所处时代的社会环境,殊不知其生于斯长于斯的自然生态环境当时也发生了非同寻常的重大变异,最显著的标志就是日趋严重的自然灾害。1888年11月2
中国目前处于社会转型的重要时期。社会学的研究表明,每个社会在不同的转型期将出现一些共同的问题。晚清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转型时期,中国目前发展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在那个时候就已经以某种相同的方式出现过
孙中山的民生主义既是其三民主义(包括新三民主义)的基础,也是其社会主义的核心。以“联共”为核心内容的三大政策不仅为孙中山的民生主义增添了崭新内容,而且为孙中山的社会主义从主观向现实转变提供了实践基
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近代历史进程中,资产阶级大多是近代化的主导力量,起着决定性的重要作用。中国的资产阶级则由于种种难以避免的弱点,无法承担中国近代化主干载体这一历史使命。但是,这并非意味着它在中国近
近代意义上的国际法起源于17世纪的欧洲,19世纪传播到美、亚诸洲。第二次鸦片战争后,迫于外交形势的压力,清政府也开始接受国际法。1864年,由美国传教士丁韪良(william Alexander Ma
近代的改良主义者容闳,对于中国早期的对外关系发展曾做出过重要的贡献。容闳在中国外交事业上的贡献主要是他为开创中国对美外交关系所做的努力,以及他出使美国期间从事的一系列外交活动。中美外交关系的建立始于1
对于“外交”一词,人们常常有不同的理解。几个世纪以来,各国的学者为外交下了各种各样的定义。所有的定义和解释当然都带有不同的历史时代与社会文化的特点,以及深刻的阶级烙印。比如:西方学者或外交家将之称
中国的近代化,是在中国社会已经沦为半殖民地的历史条件下,由洋务派倡导的洋务运动开始起步的。洋务运动发轫于十九世纪六十年代初,终止于九十年代中期,持续了三十多年,这段时间是中国近代化的早期阶段。洋务
在世界近代史上,当一些落后地区受到外来文化的强大影响或宰制时,往往引发民族意识的觉醒并由此导致民族文化思潮的激荡,这是为数颇多近代化民族国家形成过程中的常见现象。在中国,中体西用论的产生,乃是洋务派开
1894~1895年的甲午中日战争以清政府惨败而告结束。败于“蕞尔小夷”的严峻现实,割地赔款的巨创深痛,给中国社会以全方位、深层次的巨大震荡。于是,近代化的新陈代谢过程骤然加快,各种势力集团演出了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