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清代乾嘉学者群体中,翁方纲是一个很有成就的人物。他生平精心汲古,宏览多闻,既能诗文,又擅书法,更精鉴赏。他对诗歌、书画、谱录、金石学等都有很深的研究,而且著作等身,仅流传下来的著作就有《两汉金石记》
袁枚,字子才,号简斋,又号存斋,晚年自号随园老人,世称随园先生,浙江钱塘(今杭州)人,生于康熙五十五年三月二日(1716年3月25日),卒于嘉庆二年十一月十七日(1798年1月3日),享年82岁。在1
一八一四年,魏源随父入京,在京他从常州学派的刘逢禄学“公羊春秋”,从此治经主今文经学。满清一代学术的变迁,梁启超说,一言以蔽之,“以复古为解放”。周予同认为“清儒复古,其解放是消极的自然结果,积极的目
俞樾(1821——1907),字荫甫,号曲园,浙江德清人。他是晚清时期“最有声望”(P.5)的经学家。《春在堂全集》是其学术成果的总集,近500卷。他的学术成就主要在校勘、训诂群经、诸子和归纳古文“文
—、前言 儒家思想具有宗教教义中最基本的慈悲性与平等性,也具有宗教家救世救人的理想与力量。但它与宗教不同,宗教理论是建立在外面上帝与诸神的信仰,儒家则信仰自心;宗教寄托于来世及天国,儒家则希望在现世
在我国传统文化中,伦理道德与哲学*是融为一体的,重视“以德治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正如18世纪启蒙思想家伏尔泰所称道的:“若论伦理与治国之术,他们(中国人)不仅资格最老,而且应居首位。”(《论
太平天国是中国历史由古代社会进入近代社会的转折时期爆发的一次农民革命运动,是旧式农民战争发展的最高峰。作为这次农民革命的主要领袖洪秀全的一生,与太平天国兴衰的整个历史进程相始终。他的思想既是这次大革命
鸦片战争结束了中国闭关锁国的历史,城下之盟的惨痛,刺激了先进的中国人睁开眼睛看世界。战后,出现了一批专门研讨“夷情”的新书,著名的如林则徐的《四洲志》、魏源的《海国图志》、徐继畲的《瀛环志略》、姚莹的
俞樾(1821——1907),字荫甫,号曲园,浙江德清人。他长期从事群经、诸子等领域的研究,取得了重要的学术成果。《春在堂全书》是他学术成果的总集,近500卷。《群经平议》、《诸子平议》、《茶香室经说
有清一代,迄于鸦片战争,中国朝野甚少有人关注海防问题。《清史稿》称:“国初海防仅备海盗而已,自道光中海禁大开,形势一变,海防益重。”(注:《清史稿》,第138卷,第538页。)诚哉斯言!鸦片战争以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