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战争中的吴大澂

来源:王朝搜索
 
甲午战争中的吴大澂

日本外务省档案中,有戊戌政变之后,守旧派徐桐所上条陈之摘要一件,把矛头指向与新政有牵连的地方督抚,其中就包括吴大澂在内。其文谓: 《举劾大臣》:徐荫轩相国桐,年登大耋,当朝柱石。近来慈眷益浓,前月缮具

试论甲午战争中的帝后党争

一八九四年爆发的中日甲午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重大事件。战争发生时,清朝统治者围绕主战与主和,展开了激烈的帝后党争。朝廷的许多官僚从各自利益出发,分别集中于慈禧与光绪的周围相互攻讦,争斗不已。后党以

甲午战争中的日本间谍:触角遍布中国城乡

很多人都知道甲午战争中北洋海军战败的历史。然而,较少有人知道在这场战争爆发前和爆发时,日本政府在中国秘密开展间谍活动,搜集了大量重要情报,而清政府的反间谍行动却收效甚微,这也成为北洋海军全军覆灭的

揭秘甲午战争中的日本间谍

编者按:很多人都知道甲午战争中北洋海军战败的历史。然而,较少有人知道在这场战争爆发前和爆发时,日本政府在中国秘密开展间谍活动,搜集了大量重要情报,而清政府的反间谍行动却收效甚微。这也成为北洋海军全

实拍甲午战争大决战

1894-1895年,营口,中国守军。 1894年,营口,为保护欧美人员的美英军舰的官兵。 1895年,(营口),三个日本兵。 1895年,牛庄,卫队。 1895年,牛庄,日军在俱乐部外集合。htt

日随军摄影师拍甲午战争:一个衰败的满清[组图]

http://image.wangchao.net.cn/

李鸿章与中日甲午战争

1 中国与朝鲜唇齿相依,亲如一家,宗藩关系已经有数百年之久。日本自明治维新以后,逐渐走上军国主义道路,举国上下以“大陆政策”为国策,千方百计要夺取朝鲜、台湾,进而侵略中国大陆。俄国则坚决贯彻其

甲午战争与灾荒

1895年3月2日,当中日甲午战争的炮火尚未完全停息,李鸿章即将以清政府全权代表的身份赴日议和的前夕,一位名叫钟德祥的御史上了这样一个奏折:“顷闻奉天锦州一带地方,上年荒歉异常,加以倭贼所至搜掠,土匪

甲午战争期间的社会舆论

1894至1895年发生的中日甲午战争,以清政府失败而告终,结果签订了割地赔款的《马关条约》。清政府在战争中的惨败和空前的丧权辱国,给朝野上下,给中国社会,带来了巨大的震动和影响。 还在战争爆发之

甲午战争时期主战官僚心理探析

甲午战争时期,中国朝野上下,主战之声回荡不息,但就主战的心理基础而言,朝野不同官民有异。本文以管见所及,仅对清朝官僚的主战心理作点论述,欠妥之处,敬请大家匡正。 笔者以为,从心理变化的视角看,官僚主战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