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三十五年(1696)至三十六年(1697)两年间,清朝康熙皇帝连续三次亲征准噶尔部首领噶尔丹,这是清代乃至中国古代军事史上的重大事件。在三次亲征中第二次亲征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其意义不容忽视。目前
请为这康熙所做的这件大事添加释语和评语,请不要超过300字。 鄙视复制转载,请用自己的话说。 欢迎高手来解答,谢谢!康熙亲征大漠是在对内政通人和对外边境安宁的情况下发生的事件。我觉得康熙此次亲征是为了
1895年公车上书,是维新派以崭新的面貌登上历史*舞台,演出的第一幕威武雄壮的“话剧”。康有为在上书中,力劝光绪皇帝毁约开战,“下诏鼓天下之气,迁都定天下之本,变法成天下之治”。(康有为:《公车上书记
本报北京4月24日电(记者邢宇皓)我国古代重要字书《康熙字典》近日完成其成书近300年来的第二次修订,其数字化工作也同步完成,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由此,只要在电脑上安装《康熙字典》
噶尔丹政权与清王朝之间,既有大规模的战争,又有长时间的贸易往来。以往人们热衷于对战争的研究,很少谈论双方贸易往来。迄今,已发表的有关准清互市贸易的论文不过寥寥几篇。史料的严重缺乏无疑是导致这种局面的直
在清代前期的历史上,卫拉特蒙古准噶尔部首领噶尔丹一直是颇有争议的人物。多少年来中外学者对他的评价众说纷纭,或褒之为草原英雄、悲剧帝王,与康熙、彼得齐名的一代英主;或贬之为野心家、叛乱头目、民族分裂的罪
(1644—1697)清卫拉特蒙古准噶尔部首领。巴图尔珲台吉第六子。初在西藏学习喇嘛教。康熙九年(1670)其兄僧格死,他在达赖支持下赶回驱逐车臣台吉,杀僧格子索诺木阿拉布坦,建立恐怖统治,继任噶
会道门是以下层民众为主、以信仰形式为手段结成的封建结社性组织。民国年间,由于政局不定,社会长期动荡不安,以一贯道为代表的会道门在合适的社会土壤滋养下一度泛滥全国。如北京丰台地区在1940年前后传入一贯
在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下,帝王的谕旨神圣不可违逆,大小臣僚皆须伏首禀遵,即使被革职治罪,甚至砍头处斩,亦必得叩头谢恩。但中国近代却多次发生臣下批评帝王行政失误,议论上谕是非的事件,形成一股前所未有的论驳上
清末西藏实施新政是西藏走向近代化的开端,对维护清政府在西藏的主权具有重要意义。从20世纪80年代起,史学界开始关注清末西藏新政问题,时至今日,发表的文章不过数篇,涉及到清末西藏新政主要内容及失败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