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朝鲜族迁入中国东北,最早在明清之交。后金对明战争中,为了解除“后顾之患”,两次征讨朝鲜,掳掠大批朝鲜人。自康熙年起,清对东北实行封禁政策,但朝鲜边民不顾生命危险,继续犯禁迁入图们江、鸭绿江以北挖参
由于太平天国运动和基督教会的特殊关系,因此它对清政府的教会政策也产生了重大影响。这种影响可以1861年的辛酉政变为界,至少可分为前后两种。 (一) 第一种:1861年辛酉政变以前,清政府因太平天国运动
自公元1553年葡萄牙人居留澳门,明政府就加强了对澳门的管辖,对澳实施全面主权,葡萄牙人也表现得较为恭顺。清军入关后,葡萄牙人面临着同新的中国统治者交往,在此过程中又出现新的特点和态势。中国统治者也对
太平天国所采取的是一种既打击地主阶级而又容许地主收一定田租;宣传“田产均耕”而又实行“照旧交粮纳税”的土地政策。关于对地主恶霸的镇压、打击、没收大地主土地的材料,已见甚多,这里从略不录。至于允许地主收
书院是唐、宋时期出现的一种新的教育形式,是中国古代教育深刻变革的产物。它以自主创办、自由讲学为主要特征,强调学术的传承和发展。但到清代以后,由于文化专制政策的加强,书院生动活泼,讲学论理的传统基本被窒
长期以来,甲午战争以前的铁路问题不为史学界所重视而一直晦暗不明。目前的近代史研究几乎一致认为甲午战争的失败直接刺激了铁路建设,中国铁路自此有了一个大发展,甲午以前的铁路建设则无足轻重。但是如果没有甲午
清政府对义和团的政策,是义和团斗争和清政府的对内对外矛盾相辅相激而成。中间经过许多波折和转变,并非前后如一。庚子事变在中国历史上曾经造成巨大灾难,这与清廷当时对义和团的政策是有密切关系的。其责
义和团运动时期清政府对义和团所采取的政策,历来是史学界有争议的问题。近年来,许多有关论者对此进行了富有成果的新探索,在许多问题上推翻了前人的成说,提出了新的见解。本文拟在这些研究的基础上,对义和团兴起
1950年朝鲜土地上的苏联印记 这些照片是1950年11月所拍摄的,在苏联授意下率先越过三八线的金日成北朝鲜部队,面对“联合国”军的反攻节节败退,平壤早已丢失。这是当年随军记者在朝鲜境内拍摄的一组
南宋初期,金国入侵,抗金战争如火如荼,南宋政府的军费严重不足,解决军费的问题迫在眉睫。有大臣提出建议,把政府的公田卖断给私人经营。这一建议被政府所采取,于是在全国开展了一场卖断公田的运动。 宋王朝有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