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历史上,边疆是一个在很长的历史时期形成的概念。它最初只是泛指相对于中原地区的“四夷”,其地域并不确定。以后由于中国疆域的逐步拓展,边疆的概念才逐渐明确,至18世纪中叶,一个清晰完整的中国边疆展现
清朝在统一全国的过程中,运用近代制图学的新方法,根据中国历代王朝管辖的范围和边疆各民族活动的疆域,把测绘地图与清代国家的疆域范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尤其是注意处理边疆民族各部的疆域与整个国家疆域的关系。
四、康雍乾时期边疆地区的军事建置 清代学者何秋涛在《朔方备乘》中曾详细描绘了清廷在边疆地区的军事部署情形,他记道: “统计北檄自东迄西,接壤俄罗斯之处不啻万里,其最东则自海以外之库页大岛,迄而西至海以
历史天山南北路归入版图,极盛疆域最终形成 雍正五年(公元1727年),策妄阿喇布坦死,子噶尔丹策零继位,又不断侵扰哈密、喀尔喀蒙古等地。清军虽多次取得胜利,但一直没有能彻底平定。乾隆十年(公元1745
历史击败噶尔丹,蒙古归一统 在公元17世纪初,漠北的喀尔喀蒙古(大致分布在今蒙古国境内)分为三部:土谢图汗、车臣汗和札萨克图汗。康熙二十七年(公元1688年)三部发生内乱,准噶尔王噶尔丹乘机入侵。三部
历史从入关到平定台湾 明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清顺治元年)三月,李自成军进入北京,崇祯皇帝*,明亡。明驻守山海关的宁远总兵吴三桂引清军入关,与清军一起,击败李自成军。五月,李自成军撤退,清军占领
历史对西藏主权的确立 在清朝统一蒙古以前,蒙古和西藏的关系已经相当密切了,这是由于从公元16世纪后期开始喇嘛教已流行于今青海地区,所以在蒙古的阿勒坦汗(公元1507—1582年)占领青海以后,喇嘛教就
历史东北地区的统一 建立清朝的爱新觉罗家族是东北女真人部落的一支,属于明朝建州卫的一部。永乐元年(公元1403年),明朝在今黑龙江依兰县一带设置建州卫,永乐十年又设建州左卫,以猛哥帖木儿(努尔哈赤六世
1843年开埠时,整个上海县50多万人口,外国人才二十几个,但是开埠以后人口飞速增加,到1900年的时候,上海人口已经突破100万。到解放时上海人口500多万。 城市发展动力主要不是本地人
为什么呢?第一,陷入汉人的汪洋大海,鲜卑人、女真人、蒙古人、满人尽管当了统治者,但毕竟是少数。第二,在现代化以前,农业文明整体比牧业文明先进,这是否定不了的。 不管怎样,南方汉人迁到少数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