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4~1895年的甲午中日战争以清政府惨败而告结束。败于“蕞尔小夷”的严峻现实,割地赔款的巨创深痛,给中国社会以全方位、深层次的巨大震荡。于是,近代化的新陈代谢过程骤然加快,各种势力集团演出了一
1894~1895年的甲午中日战争以清政府惨败而告结束。败于“蕞尔小夷”的严峻现实,割地赔款的巨创深痛,给中国社会以全方位、深层次的巨大震荡。于是,近代化的新陈代谢过程骤然加快,各种势力集团演出了一场
李鸿章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人物。“四十年来,中国之大事,无不与李鸿章有关系。”对这样一个复杂人物的评价,在他盖棺后的近80年来“论犹未定”。误国、卖国之罪不可否定,但也还有爱国进取之心。本文仅就他在洋
太平天国是中国近代史领域中研究得最为广泛和深入的课题之一,形成了“太学”。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太学”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为了纪念太平天国起义150周年,近来,国内对太平天国的研究再次掀起一个高潮。
100年前,日本发动了侵略中国的甲午战争。这场战争虽然有海陆两个战场,但是,海上战场处于关键性的地位。战前中日两国海军近代化进程的快慢和水平的高低,对海战的胜负结局产生了重大影响。今天,在纪念甲午海
对于“外交”一词,人们常常有不同的理解。几个世纪以来,各国的学者为外交下了各种各样的定义。所有的定义和解释当然都带有不同的历史时代与社会文化的特点,以及深刻的阶级烙印。比如:西方学者或外交家将之称
在民国初期的5年中,全国出现了107个经济团体,形成了一个空前的高潮。 这是社会各界在辛亥革命为之奋斗和开创的民族、民主和民生主义精神鼓舞下兴起的。经济团体的勃兴体现了辛亥革命的社会动员作用。辛亥革命
走出中世纪,追求近代化,这是百余年来中国社会变迁的主流。无数志士仁人为此而奋斗终生。可是近代中国内忧外患,很少有大发展的机遇。然而,洋务运动时期历史确曾为中国的近代化建设提供了难能可贵的机遇。在历史机
在世界近代史上,当一些落后地区受到外来文化的强大影响或宰制时,往往引发民族意识的觉醒并由此导致民族文化思潮的激荡,这是为数颇多近代化民族国家形成过程中的常见现象。在中国,中体西用论的产生,乃是洋务派开
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近代历史进程中,资产阶级大多是近代化的主导力量,起着决定性的重要作用。中国的资产阶级则由于种种难以避免的弱点,无法承担中国近代化主干载体这一历史使命。但是,这并非意味着它在中国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