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4年7月,曾国藩指挥湘军、淮军绞杀了太平天国革命,当地主、官僚沉浸在一片欢乐之中时,捻军却驰骋黄淮流域,横扫千军如卷席,1865年5月,全歼清政府“剿捻”统帅僧格林沁所部清军。清政府立即任命
嘉庆年间(1796—1820),川楚白莲教农民起义与接踵而来的天理教农民革命风暴,如同滚滚惊雷,震撼着清封建王朝。英国侵略者对华的鸦片*,变本加厉,特别是到了道光(1821—1851)初年,一道*鸦片
事物是一分为二的。湘系不是铁板一块,内部将领争权夺利,必然分化出不同的派别。太平天国失败前后,清政府害怕曾国藩兵权太大,官势太重,易成尾大不掉之局,遂利用湘系内部的矛盾斗争,制造分裂,又加剧了湘系内部
历史 王莽称帝前后七八年间(公元7—14年),主要是改制。西汉后期,朝廷的赋税劳役日益严重,统治阶级“多畜奴婢,田宅无限”,奢侈挥霍,弄得民穷国虚,土地兼并和奴婢、流民的数量恶性膨胀,成为当时严重的社
历来论及保皇会的勤王运动,都以唐才常和自立军为主。但近年来陆续发掘的资料,动摇了这一常规看法。由于以函札为主的新资料夹有大量隐语代号,且内容杂乱,解读相当困难,迄今未能有效应用。我在仔细研读前人成果的
1895年4月17日,清政府与日本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其中一条严重地损害中国领土主权的内容就是中国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对此,全国上下喧声鼎沸,义愤填膺,坚决反对日
曾国藩,字伯涵,号涤生,湖南湘乡人,1811年生,比胡林翼、左宗棠大一岁。曾、胡都出生在地主家庭,都是进士出身。1838年,曾国藩考中进士后,长期担任京官,致力于程朱理学,兼攻古文,得到权奸穆彰
1851年震动中外的金田起义爆发后,太平军从广西打向长江下游,1853年3月19日,举攻克东南重镇南京,改名天京,定为首都,建立了与清朝相对峙的太平天国农民政权。严峻的形势,迫使清政府考虑怎么办?当八
曾国藩镇压了太平天国革命,挽救了清王朝的命运,这既是其最大的功劳,也是其最大的罪案。在以往的研究中,褒扬曾氏的人和贬抑曾氏的人都把注意力放在研究他的这一功罪和晚年的活动上,而对这之前的十余年的京宦生涯
西征战争,是太平天国前期规模最大、历时最久、战斗最激烈的阶级搏斗。这是一场在天王洪秀全开辟根据地战略思想指导下的进攻战,其胜负关系到太平天国的盛衰成败。但是,我们对西征前期的统帅是谁?曾国藩统率的湘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