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战后沙俄攫夺中东、芦汉、正太铁路的阴谋(1895—1898)

来源:王朝搜索
 
甲午战后沙俄攫夺中东、芦汉、正太铁路的阴谋(1895—1898)

列宁在1920年揭露帝国主义在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修筑铁路时,深刻地指出:“建筑铁路似乎是一种简单的、自然的、民主的、文化的、传播文明的事业。……实际上,资本主义的线索象千丝万缕的密网,把这种事业同整个

甲午战后到日俄战前日本对俄决战 国策 指导下的侵华策略

1894年到1895年的中日战争(甲午战争)是近代史上的大事,对中国、日本和远东都具有深远影响。北洋陆海军的溃败,暴露了清政府的无能和中国的积弱,招致了列强妄图瓜分中国的大祸。日本一举战胜中国,占有了

甲午战后康有为变法条陈考略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戊戌变法这段历史研究的深入,对维新派在甲午战争之后的活动及康有为的变法条陈,提出了种种质疑。有的论者,鉴于康有为对其戊戌时期奏议进行改篡,进而否定他在甲午战后,曾向朝廷提出选举“议郎

甲午战后台湾内渡官绅与庚子勤王运动

近年来,海内外关于1895年创立的台湾民主国的研究日益增多。有的学者扩展视野,将其作为洋务与维新运动的交合点,从而多少改变了孤立偶发事件的印象〔1〕。在研究庚子勤王运动的过程中, 作者通过解析史料史实

沙俄政府为何积极兴建西伯利亚铁路(《中俄密约》研究之一)

1896年8月(光绪二十二年七月)的一天由清廷钦差头等出使大臣李鸿章与沙俄外交大臣罗拔诺夫、财政大臣维特亲自议定并画押的中俄《御敌互相援助条约》,送到了清德宗光绪皇帝手中,该条约是中俄两国在沙皇俄国首

维特与1895年中俄四厘贷款

1895年中俄四厘贷款是中俄关系史上的一个重要问题。说它是一个重要问题,是因为这次贷款具有对华资本输出的性质,有不同于以往沙俄对华侵略的新特征。这个题目迄今我国学术界甚少研究;而苏联的有关著作,如苏联

1895年的中国思想史上的象征意义

1895年的4月6日,关于是否割让台湾的事情已经传得沸沸扬扬,这使一些士人心情激荡,翁同龢在皇帝面前,与大臣们争得激动万分,以致于“大龃龉”,但是,并没有能够阻止这桩后来让人们想起来就辛酸的“胯下之辱

光绪二十四年(1898)中国通商银行发行的银票正背面

光绪二十四年(1898)中国通商银行发行的银票正背面

海滩的诉说——1895年日本攻占台湾血史钩沉

本文摘自《喋血台湾岛》(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95年出版),本书是全面系统展示百年前中国军民反抗日本占领台湾的这一段斗争历史的长篇纪实性作品。 作者根据近半个世纪前听当地老人讲述自己亲历的历史,并研

1898年的新疆喀什噶尔(难得一见)

本帖图片来自美国马里兰州史密森尼博物馆,拍摄日期1898年,拍摄者是英国旅行家David T. Hanbury,其它详情未知。照片共73张:其中喀什12张,巴楚16张,塔什9张,莎车3张,帕米尔高原2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