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试论晚清边疆、内地一体化政策本文所讲的“一体化”,是相对于“因俗而治”和“分而治之”政策而言的。在统一边疆的过程中,清朝对新疆、蒙古和西藏等边疆民族地区实行“因俗而治”、“分而治之”政策,建立了以伯克制度、盟旗制度和政教合一制度...查看完整版>>
试论晚清边疆、内地一体化政策
02.
中国古代的边疆政策与边疆治理一、中国和中国的边疆现在的中国,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简称,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但中国的概念 有一个历史的发展过程,由最初的京师(注:《诗·大雅·民劳》有“惠此中国,以绥四方”。按毛传:“中国,京师也...查看完整版>>
中国古代的边疆政策与边疆治理
03.
论晚清政府引入侨资政策的首期尝试及其失败的决策因素海外华侨投资于国内近代企业的个例早在19世纪70年代就已经出现,但作为一项持久性的经济政策,引进侨资政策形成于甲午战后,倡行于清末十多年。甲午战后,私人资本对国家财政与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始受到清朝统治集团的...查看完整版>>
论晚清政府引入侨资政策的首期尝试及其失败的决策因素
04.
试论制约晚清幕府制度变化的重要因素幕府制度是中国*制度史上一项重要的用人行政制度,已在我国历史的长河中沿袭了二千余年。随着朝代的更替,中央与地方*权力关系的变化,幕府制度也历经了盛衰起落,但可以肯定的是,幕府制度一直是行使国家行政管理职...查看完整版>>
试论制约晚清幕府制度变化的重要因素
05.
试论晚清聘用洋员的指导思想晚清外聘人才对中国的近代化事业产生过重要影响,它的经验和教训至今仍有借鉴意义。本文谨就晚清聘用洋员指导思想作一初步探索。一、聘用有本领的人才面对“数千年来未有之变局”和“数千年来未有之强敌”,李鸿章指...查看完整版>>
试论晚清聘用洋员的指导思想
06.
试论晚清早期驻外公使的国际法意识面对着千古未有之变局和不愿打开的国门再也无法关闭的现实,自19世纪70年代以降,清朝被迫依次在英、美、秘鲁、西班牙、日、德、法、俄、意等国设立驻外使馆,对西方的遣使要求作出对等性的反应。伴随着郭嵩焘、何如...查看完整版>>
试论晚清早期驻外公使的国际法意识
07.
试论晚清学术对民国 整理国故运动 的影响众所周知,中国传统学术在晚清有了很大发展,其中尤以晚清国粹派与清末今文经学的“双峰并峙”最是蔚为壮观。而二者之间的相互激荡,恰恰构成了“整理国故运动”兴起前的最近学术背景。一、晚清国粹派的引导正如胡汉...查看完整版>>
试论晚清学术对民国 整理国故运动 的影响
08.
试论顺康雍三朝对西方传教士政策的演变基督教入华的简单回顾基督教1与佛教、伊斯兰教一起并称为世界三大宗教。它们很早以前就传入我国并流传后世。可是从其宗教渊源来说,这三种宗教哪一个也不是在中国土生土长的,皆为舶来之品。由于佛教和伊斯兰教能够适应中国国情与中华民族...查看完整版>>
试论顺康雍三朝对西方传教士政策的演变基督教入华的简单回顾
09.
晚清文化政策之调整从 崇儒重道 到“中体西用”文化政策是文化的一种*表现形态,直接体现了统治阶级在特定历史时期的文化意志与利益,是统治阶级在教育、新闻出版等具体文化领域实施意识形态和行政管理所采取的一套制度性规定、原则与要求的总称。自1840年鸦片战争...查看完整版>>
晚清文化政策之调整从 崇儒重道 到“中体西用”
10.
晚清政府关于外国教会在华持有武装政策述论教会拥有武装是晚清社会的敏感问题。然而,迄今为止,学界尚未对此问题作出专题研究。本文认为晚清政府对于教会持有武装问题实行了有限禁止政策。一1844年,清政府在鸦片战争的余悸下,因列强的诱逼而开放教禁,持续...查看完整版>>
晚清政府关于外国教会在华持有武装政策述论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