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东南社会变迁与近代化智力资源积累 杨东梁 所谓晚清社会变迁,实质上指的是晚清时期(1840-1911)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演化的过程,这种变迁的总趋向就是近代化。一位美国学者曾这样叙述这个过程
论辛亥革命与东南地区社会结构的变迁——兼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沈渭滨 长期来,由于社会史研究的偏废,史学界对辛亥革命与近代中国社会结构变迁的整合研究是很不够的。20世纪80年代以前,绝大多数的论著,
按照马克思主义观点,所谓社会就是人们相互交往的产物,是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马克思说:“社会——不管其形式如何——是什麽呢?是人们交互活动的产物。”他又说:“生产关系总和起来就构成所谓社会关系,构成所谓
周棉 吴汉全 晚清社会的变迁呈现加速进行的态势,留学生在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与晚清洋务运动的开展、*体制的改变和思想学术转型均有密切关系。由于留学生本身亦是社会演变的产物,经历着自身结构的转变和
晚清社会风习与近代观念的演生 李长莉 晚清的开放通商引起了中国社会各个阶层在生活方式及思想观念上的变化,崇尚洋货、从商热、金钱至上等生活方式、行为方式及价值观念的改变对中国传统封建社会的等级特权制度的
引论 鸦片战争后经过几十年的演变积聚,到了甲午战争后维新思潮兴起,形成了近代以来思想观念变革的一个高峰,维新人士提出的*民主、发展近代工商、社会平等、肯定人的自由权利和本性欲求等一系列维新思想,标志着
在中国近代史研究领域,自然也包括晚清史的研究,国内学术界从未像今日那样受到西方史学特别是美国中国学的直接影响。域外中国学的引进,的确极大繁荣了国内的近代史研究。但无庸讳言的是,那种不加消化吸收的拿来主
在晚清时期,中国出现了大量的秘密社会,其名目之多,人数之众,地区蔓延之广,是世界罕见的。为什么晚清时期的中国会出现大量的秘密社会?它的性质和社会功能如何?它在近代中国历史上起了什么作用?它的演变情
1644年,一个年仅6岁的顺治帝福临,由孝庄太后抱着入主皇宫,开创大清基业;267年后,又是一个6岁的宣统帝溥仪,由隆裕太后抱着退出皇宫,结束了大清王朝。历史是如此捉弄爱新觉罗家族,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清代前期的台湾是一个典型的移民社会,其社会特征与大陆的母体社会相比,存在许多明显的差异。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土地开发的进展,人口的繁衍,以及经济的勃兴,台湾的移民社会也渐渐地发生了变化。到清代后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