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宗族或曰家族则是以血缘、亲缘关系为纽带形成的扩大的家庭。近代商人宗族以及宗族文化的演变,既与资本主义商业的发展有着紧密的联系,也与社会的转型和变迁不无关联,因此值得认真加以探讨。
上海曾是最早接纳西方基督教学说的地区之一。早在19世纪中叶,西方教会(主要是基督教新教)就开始了在上海的传播活动。如美国传教士林乐知(Young John Allen,1836——1907),英国传教
职业妇女在今天看来是极为常见普通的社会现象,然而在中国近代社会文化史上,它的出现却是一件惊世骇俗的历史事件,有着划时代的历史意义。学界对于近代妇女职业产生的历史原因、发展与潜进的历史契机、妇女职业在近
中国近代的高等教育,是伴随着洋务运动的开展以及洋务学堂的兴办而发展的,始于鸦片战争后的洋务运动和维新运动时期。1862年京师同文馆的建立,标志着我国近代高等教育的萌芽。1898年京师大学堂的建立,标志
一 英国用大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并扭曲了中国社会发展的正常轨道,中国由封建社会沦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稳定的社会济经结构受到激烈的冲击,发生了不断的动荡和变革。相应地,原来牢固的、僵化的关系连同它们
近代陋俗文化的变革是一个长期的动态运演过程,它贯穿于近代社会的始终。当我们对近代陋俗文化的变化过程作了全面考察之后,可以从中认识到几条最基本的规律以及某些启示。 首先,陋俗文化的改造与变革是极其缓慢和
1840年 鸦片战争 ,英 国用 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的国门,开放了通商口岸,而广州1840年以前的唯一的通商口岸,在 鸦片战争 后却更加开放,并且带动了广东地区与西方人的接触。中西 文化 碰撞之下,近
近年来,区域文化研究引起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其中闽南历史文化的研究成绩不菲。然而,由于闽南文化内涵极其广博,许多宝藏仍尚待发掘之中。作为参与寻觅和发掘闽南文化宝藏的一名史学工作者,自然是免不了从历史的角
清朝作为中国最后的一个封建王朝,一共经历了268年的时间,前后跨越了古代和近代两个时代。这一个时期的文化发展,我觉得有两个特点,决定了它在中国文化史上有别于以往历朝历代的独特地位。一个特点,是它在某种
城墙文化与明清城市的发展 刘凤云 正像城堡代表着中世纪西欧的城市风格,天守阁是近世日本武家城市——城下町的标志一样,古老中国的历史城市是以城墙为主要特征的。由于城墙的出现是人类在征服自然的过程中,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