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战争以前清政府的铁路政策

来源:王朝搜索
 
甲午战争以前清政府的铁路政策

长期以来,甲午战争以前的铁路问题不为史学界所重视而一直晦暗不明。目前的近代史研究几乎一致认为甲午战争的失败直接刺激了铁路建设,中国铁路自此有了一个大发展,甲午以前的铁路建设则无足轻重。但是如果没有甲午

甲午战争前的怪象:清政府为日本间谍提供方便zt

1894年,在中日甲午战争中,清朝的北洋海师惨败,这段史实已为世人所熟悉,但鲜为人知的是,在这场战争爆发前和爆发时,日本政府在中国秘密开展间谍活动,搜集了大量重要情报,而清政府的反间谍行动却收效甚微

略论 同治中兴 清政府书院重建政策

书院是唐、宋时期出现的一种新的教育形式,是中国古代教育深刻变革的产物。它以自主创办、自由讲学为主要特征,强调学术的传承和发展。但到清代以后,由于文化专制政策的加强,书院生动活泼,讲学论理的传统基本被窒

论清政府对义和团政策的演变

清政府对义和团的政策,是义和团斗争和清政府的对内对外矛盾相辅相激而成。中间经过许多波折和转变,并非前后如一。庚子事变在中国历史上曾经造成巨大灾难,这与清廷当时对义和团的政策是有密切关系的。其责

清政府的政策与义和团运动的兴起

义和团运动时期清政府对义和团所采取的政策,历来是史学界有争议的问题。近年来,许多有关论者对此进行了富有成果的新探索,在许多问题上推翻了前人的成说,提出了新的见解。本文拟在这些研究的基础上,对义和团兴起

略论太平天国运动对清政府教会政策的两种影响

由于太平天国运动和基督教会的特殊关系,因此它对清政府的教会政策也产生了重大影响。这种影响可以1861年的辛酉政变为界,至少可分为前后两种。 (一) 第一种:1861年辛酉政变以前,清政府因太平天国运动

论清政府对犯禁朝鲜垦民的土地政策

我国朝鲜族迁入中国东北,最早在明清之交。后金对明战争中,为了解除“后顾之患”,两次征讨朝鲜,掳掠大批朝鲜人。自康熙年起,清对东北实行封禁政策,但朝鲜边民不顾生命危险,继续犯禁迁入图们江、鸭绿江以北挖参

论清政府早期的澳葡政策

自公元1553年葡萄牙人居留澳门,明政府就加强了对澳门的管辖,对澳实施全面主权,葡萄牙人也表现得较为恭顺。清军入关后,葡萄牙人面临着同新的中国统治者交往,在此过程中又出现新的特点和态势。中国统治者也对

李鸿章和甲午战争前后的铁路建设

今年是甲午战争一百周年(1894-1994),这是中国近代历史上永远值得纪念的一件大事。本文拟以李鸿章和甲午战争前后的铁路建设为主线,兼及洋务运动是否因为甲午战争之败而破产的问题进行探讨,不当之处

实拍甲午战争大决战

1894-1895年,营口,中国守军。 1894年,营口,为保护欧美人员的美英军舰的官兵。 1895年,(营口),三个日本兵。 1895年,牛庄,卫队。 1895年,牛庄,日军在俱乐部外集合。htt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