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 论 1895年4月,中国被蕞尔小国日本打败并签订丧权辱国条约的消息传来,来自全国在京会试的数千举人激愤而起,先是广东、湖南及数省举人纷纷上书,后广东举人康有为联合十八省举子联名上书,提出拒和及求富
近代随着我国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商社会的过渡,市场经济有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与此相适应,晚清人士提出了许多发展市场经济的思想。 一、发展商业和对外通商的思想 经过两次鸦片战争的冲击,晚
一 清代中央国家机关,主要有内阁、军机处、六部、理藩院、翰林院等。其中,除军机处和理藩院,因当时军事和管理蒙、回、藏等族实际需要,而先后设置外,其余基本承袭明制。而重视对于社会发展并无实际意义的封
一个社会中,人们的生活方式以及行为规范、价值观念等社会伦理观念的变动,直接影响着人们的日常行为和思想感情,往往是社会内部发生变动的先兆。而社会变动的深度和广度,也常要取决于人们生活方式和社会伦理观念变
从宋代始,无论国家政权如何变更,保甲制作为国家政权控制基层社会的一项基本制度,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得到平稳发展,不仅元明清各代相沿不替,而且在清代中期规模大备,兴盛一时。但是,进入近代以后,随着内外危机的
引论 鸦片战争后经过几十年的演变积聚,到了甲午战争后维新思潮兴起,形成了近代以来思想观念变革的一个高峰,维新人士提出的*民主、发展近代工商、社会平等、肯定人的自由权利和本性欲求等一系列维新思想,标志着
晚清中国人西医观的演变 李传斌 19世纪以来,在西学东渐的背景下,西医通过多种渠道传入中国。鸦片战争前,东印度公司的医生郭雷枢、李文斯敦等在广州、澳门一带向华人行医,将西医传入中国。1835年,伯
晚清社会风习与近代观念的演生 李长莉 晚清的开放通商引起了中国社会各个阶层在生活方式及思想观念上的变化,崇尚洋货、从商热、金钱至上等生活方式、行为方式及价值观念的改变对中国传统封建社会的等级特权制度的
通经致用是儒学核心价值观念之一。简单地说,通经致用就是指通晓经术以达到实用目的,“致用”在儒家那里主要指立德与立功,前者强调个人道德修养,后者强调经学对社会的*干预,这种干预一方面要解决政权合法性问题
明清人的“奢靡”观念及其演变——基于地方志的考察 钞晓鸿 近20年来,学术界对明清时期所谓“奢靡”问题的研究相当突出,除了传统的经济思想史继续探讨或时有涉及外,社会史、文化史、经济史等领域对此也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