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研究中的陷阱

来源:王朝搜索
 
比较研究中的陷阱

四 本书对苗图册*含义的分析相当精彩,但是当她以技术和知识的实证化趋势为桥梁,把这些分析与西方的殖民地研究联系起来,进而比较出清朝与欧洲在同一个历史进程中时,她便掉入了一个只见树木不见森

近代中日比较研究综述

前 言 在我国的中外历史比较研究中,投入力量最多,取得成果最丰硕的,当推近代中日比较研究。在全面介绍相关研究成果之前,有必要先简要回顾一下此项研究的历程。 早在1861年,冯桂芬就将当时中日走向世界

辛亥革命史研究中的一个问题

新中国建立以来,辛亥革命史的研究进展很大,成果甚多。但是,也存在着不少有待改进的弱点,其中一个问题就是:对人物评价问题注意较多,而对整个社会状况的研究却较少。 手头有几个材料可以说明一些问题。

18世纪中美边疆问题比较研究

十八世纪,是中国封建社会处于巅峰的时期,在殖民者叩响中国大门之际,清朝政府完成了对边疆的统一,最后奠定了中国的版图。 十八世纪,也是世界殖民扩张的时代,殖民者的步伐,踏破了国家之间的隔绝状态,在许多国

中日商品经济思想比较研究

四、“四民平等”观与“工商皆本”论 本文以上就中日商品经济思想比较研究进行了必要的理论阐述和学理分析,尤其对商品经济是经济形态演进和社会历史转型的关键进行了六个方面的阐述,以论证开展商品经

变动中的中国历史研究视角

最近,应英国出版社RoutledgeCurzon的邀请,我在我过去差不多半个世纪的学术生涯发表的文章里,挑选出一部分,准备出版一部论文集。这是一次很奇妙的经验。首先,我重新阅读我某些尘封已久的文章,他

美国人眼中的朝鲜战争:“联合国军”坠入陷阱

约翰·托兰是曾获普利策奖的美国著名作家。作为他的最后一部历史纪实作品,本书保持了其作品的一贯特色,即挖掘历史真相。为此,他专门到北京、台北、汉城等地寻访朝鲜战争的亲历者;书中还

李鸿章和维特经济现代化思想比较研究

一、论题的提出 19世纪60年代,中国与俄国分别以洋务运动和农奴制改革为契机,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开始了经济现代化的发展进程。从世界范围的现代化运动的历时态看,中俄两国都属于晚发的现代化或称被延误

李光地生平研究中的问题

近十年来,我先后发表了几篇有关李光地的文章:一篇是《陈梦雷与李光地绝交书》1;又一篇是《清朝前期的党争问题》2;另一篇是《康熙与理学》。Roman"3前一篇替陈梦雷打抱不平,说李光地卖友求荣,伪善可耻

清末民初关中水利用水过程中的作弊行为研究

一、前言 清末民初,有着悠久历史与辉煌灿烂成果的关中水利事业陷入低潮,与当时农业生产的要求相距甚远。不惟没有兴修象郑国渠、白渠那样的大型水利工程,甚至于把原来的一些中小渠系也几乎全部荒废了。所以关中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