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山遗址四大猜想追踪 昨日下午3时,云南抚仙湖与世界文明研究会召开“易学起源于云南暨云南捷丰投资有限公司支持抚仙湖水下遗址研究”新闻发布会。我省学者黄懿陆公布了最新学术成果——“中国易学起源于
前不久,《夏商周断代工程》通过多学科联合攻关,制定了一份有科学依据的夏商周三代年表。如果将三代断代看作是我国20世纪文明起源研究的一个总结,那么在进入21世纪时这一课题又将何去何从? 有学者提出,应将
一、文明起源研究既是理论问题亦是考古学的实践问题 重建过去是历史学者的任务,但在今天看来,重建上古社会的历史就不仅仅是历史学家所能完成的。它至少需要与考古学、人类学、自然科学等多学科的结
据《甘肃日报》4月14日报道,甘肃省专家经过十多年对大地湾遗址的考古发掘及深入研究,以及对大地湾遗址周围地区的考古研究表明,甘肃东部地区是中国文明起源地之一,也是孕育周、秦、汉、唐等文明古国的核心
最近10多年,中国考古学再度成为世界人文学科关注的一个焦点。一系列5000—6000年前的城址和文字、铜器、礼制建筑等“文明”史迹不断被揭示于中华大地上,给传统文明观中的“中原三代中心论”提出了新
两个世纪以来,亚洲人———从德黑兰到东京,从孟买到上海———一直是世界历史的看客,对波涛汹涌的西方商业、思想和力量毫无防备地作出反应。正如基肖尔·马赫布巴尼在其新书《新亚洲半球》中所解释的那样,亚洲—
马克思主义历史观认为,私有制、阶级和国家产生之后就必然有一套与之相应的典章制度。因此,礼仪性建筑中心也是文明的标志之一。应该注意到,中国古代的祭祀崇拜是礼制的一部分,有敬祖追远的特点,因此君主的宫室和
原始社会氏族的财富是共有的,体现在考古发现的材料中,是居住遗址和墓葬的集体性和平等性。如仰韶文化的聚落和公共墓地,其情形就是这样,已为众所周知。 仰韶文化已经开始出现一些走向不均的迹象,例如殊的墓葬。
中华文明是如何形成的?中华文明的历史到底有多长?自本世纪20年代古史辨派历史学家推翻了传统的上古史体系以来,这些问题一直困扰着现代中国的历史学家和整个知识界。经过考古学、历史学、人类学几代专家数十
长沙十一月十六日电()世界上最早的栽培稻标本出土地——湖南道县玉蟾岩遗址,近日迎来中美联合考古工作队,人类稻作文明起源的神秘面纱有望因此揭开。 位于湖南道县寿雁镇的玉蟾岩遗址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