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0月20日上午10时,安徽省蚌埠市文物管理处接到举报,在安徽省蚌埠市蚌山区十一中学对面朝阳路东侧在建工程
2011年3月底至6月中旬,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对蚌埠禹会村遗址进行了第五次规模性发掘,发掘位置位于二区偏北部位的水泥板场之下。该地点在前期的发掘中,曾经揭露出不同类型的祭祀坑、祭祀沟等迹象,本次
作为淮河流域大型的龙山文化遗址,禹会村遗址经过规模性的发掘,2009年度又获得了重大收获,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学术成果,为淮河流域文明化进程的研究提供了重要资料。 大型祭祀台基的发现,为考证遗址的
昨天,北京市文研所证实,27日在陶然亭桥东南角的中海紫御商用楼施工工地内,发现一座清代墓葬及两口汉代水井。据初步鉴定,其主人均为古时普通老百姓。 昨天上午11点,一名收废铁的男子拿出一个用报纸包裹的瓷
11月26日,笔者从顺庆区文化旅游局获悉,近日,区文物管理所在区文化旅游局的组织下,会同省、市文物考古专家历经一个多月的辛勤劳作,对该区滨江路“泰合尚渡”汉代水井遗址进行考古发掘,从现场残留的水井、
2006年初,按照河南省文物管理局配合南水北调文物保护管理办公室的统一安排,做好配合南水北调干渠施工中可能发现的未知文物点的文物保护抢救工作,荥阳市文物保护管理所遵照河南省文物管理局和郑州市文物局的指
6月16日上午,中牟县三官庙乡孙庄村农民孙保生、张付军在村北部的沙岗上挖土时,无意中挖出了一个既像井又似缸、模样古怪的东西,引来四邻八村的乡亲们都来看稀罕。县文物部门工作人员立即赶到了现场,经鉴定,这
本报讯 广州人继找到了南越王墓、南越王宫署之后,现在很有可能把南越国的南城门也找到了。昨天,国家文物局专家组五位考古权威人士,在考察了广州市中心西湖路东南角一个庞大的木结构遗址之后,初步判断出土的是
(①第105号墓为此次抢救性考古发掘中规格最高、出土文物保存最好的一座汉代古墓葬。) (②出土的青铜圆壶,其纹饰之精美、保存之完整在南方考古界中均少见。) (③此次出土的汉代
3000多年前,在水草丰美的和静县莫呼查汗乌孙沟,生活着一个氏族部落,他们放牧,用牲畜和毛纺织品和其他部落交换陶器和铜器;他们信奉神灵,喜欢用铜饰显示自己的富有……近期,考古工作队对莫呼查汗水库施工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