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学的终结

来源:王朝搜索
 
儒学的终结

胡传胜 当说汉语的哲学界正在高谈阔论中国哲学的世界化和现代化(成中英,1983),中国哲学对西方的挑战,中国哲学的创造性发展(傅伟勋,1985),满怀信心地讨论儒学的第三期发展(杜维明,1989),

西汉官场上的虚伪面目:披着儒学“羊皮”的狼(2)

想当初,元帝即位,匡衡即上书,说贪财贱义、喜好声色、崇尚奢侈已成为天下风气;人们为利益所驱使,连最基本的纲纪人伦都不顾了。他建议元帝以身作则,弘扬道德于京师,使天下起而效法,“大变其俗&r

明清之际传教士的 格义儒学

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的人文学界发生了明显的转向,实证主义(以自然科学为范本)、文化一元论和西方中心论逐步退出学术的中心地位;与此相应的,多元文化的观点越来越受到肯定。随着萨义德的《东方学》等书

儒臣 的应变与儒学的困境——张之洞与晚清儒学

一时代有一时代之儒学,也自然有影响各时代儒学发展的独特人物。在晚清,张之洞与儒学很有关系。虽然他在具体的学术研究上成绩微不足道,但凭借其在*上和文教事业上的重要地位,特别是对于儒学的独特关怀,其有

儒学在太平天国

太平天国以宗教立国,独尊上帝,斥佛、道诸神为妖,军行所至,寺庙、道观多被破坏,它之排斥佛、道是始终如一的。至于儒学,人们习知于太平天国的一些反孔故事;事实上,儒学在太平天国的命运是颇为错综复杂的。本文

中西史学思想之比较--以西方历史哲学与儒学为中心(二)

依格斯(Georg G.Iggers) 让我们来看一下西方。我所想强调的第一点是,并没有一个西方的历史哲学存在。相反,在西方有多重的、复数的历史哲学与史学传统。所以,我们很难用同质化的手段来概括西

深层把握儒学的内在精神(图)

孔子为什么提出“畏天命”?儒家如何达到“天人合一”?与现代的生态和谐又有怎样的深层联系?蒙培元教授认为,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是一套“生”的哲学,在“生”的有机系统之中,人与万物一体。原来,在我们的传

儒学与封建专制并不配套(图)

近来,有学者指出,前现代社会的儒学“是与那个时期社会体系相配套的”,“是专制君主选定的官方意识形态,其主干是经学”,儒学是封建专制主义意识形态。笔者认为,这种观点值得商榷。 ●“三纲六纪”果真是与

儒学和王权主义问题(图)

学界早就提出要超越“五四”,但历史似乎举步维艰,並没有前进多远。读张先生《论儒家政治伦理妨碍现代民主法制建设》(《中华读书报》2010.3.24)一文,好像又回到了“五四”。文章是针对方朝晖先生的观

董仲舒的新儒学于孔孟的儒学有什么不同?

君权神授思想早有了增加了君权神授思想和天人合一等理论,更加适应中央集权的需要。董的是 外儒内法,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而孔孟那时候的儒家只是诸子百家中的一个,还没有这么大的影响力 增加了一定的法家思想 给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