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晋时期,白族先民被称为“昆明”。唐代称为“河蛮”、“松外蛮”、“白蛮”。元、朝时期称为“僰人”。由于白族风俗尚白,历史上曾有“白人”、“白王”、“白史”之称。新中国成立后,根据白族人民的自愿,正式
苗族的先祖可追溯到原始社会时代活跃于中原地区的蚩尤部落。商周时期,苗族先民便开始在长江中下游建立“三苗国”,从事农业稻作。苗族在历史上多次迁徙,大致路线是由黄河流域至湘(湖南)、至黔(贵州)、至滇
仫佬族多自称“木冷”,即“伶人”,晋代便有“僚人”的记载见于文献。唐宋以后“僚人”、“伶人”在史籍中则更多出现。直至清代才有“姆佬”之名。新中国成立后,根据仫佬人民的意愿,统称仫佬族。 仫佬族
羌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早在三千多年前,殷代甲骨文中就有关于羌人的记载。他们主要生活在青藏高原东部边缘。这里山高谷深,林茂水急,物华天宝,资源丰富,盛产名贵药材,又是国宝大熊猎和珍稀的金丝猴生息之地
傣族历史悠久。在汉代,傣族先民称为“滇越”,魏晋称为“濮”、“越”、“僚”、唐宋称为“金齿”、“银齿”、“白衣”,清代多称“摆夷”,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根据傣族人民的意愿,正式定名为傣族。 语言是
“达斡尔”是达斡尔族自称,由于音译不同,曾有过“达胡尔”、“达呼尔”、“达古尔”等不同的写法。“达斡尔”之名最早见于元末明初。根据有关文献记载、传说以及达斡尔族的语言、地理分布、生活习俗等方面的研究,
侗族的名称,最早以“仡伶”,见于宋代文献。明、清两代曾出现“峒蛮”、“峒苗”、“峒人”、“洞家”等他称。新中国成立后统称侗族。民间多称“侗家”。 侗族有自己的语言,属汉藏语系壮侗语侗水语支。原
东乡族,历史上被称为“东乡回回”、“东乡蒙古”、“东乡土人”等。泛指古代中亚一带的穆斯林。新中国成立后,正式定名为东乡族。 东乡族语基本上同蒙古语相同,同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无文字。通晓汉语
历史上,独龙人没有统一的族称,往往以其居住的地区或河流作为自己的名称,如“独龙”、“迪麻”等。“俅人”、“俅曲”、“曲人”是汉族对他们的称谓。新中国成立后,根据独龙人民自己的特点和意愿,正式定名独
历史上,鄂伦春族大都生活在大小兴安岭,大兴安岭由东北向西南斜贯黑龙江省和内蒙古自治区,山高谷深、溪流纵横;小兴安岭沿黑龙江上游斜向东南,山势平缓。绵亘千里的兴安岭上,到处是茂密的原始森林,生长着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