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视立春为春节,几乎和过年一样重要。立春过后,开始备耕,“牛在田中急”。故自汉朝(公元前206年—公元23年)起,就有祭春牛活动。 宋代(公元960年—公元1297年)有送春牛、吃春卷等
每年立春日,北京人都要吃春饼,名曰“咬春”。吃春饼的习俗,历史悠久。《明宫史·饮食好尚》记载:“立春之前一日,顺天府街东直门外,凡勋戚、内臣、达官、武士……至次日立春之时,无贵贱皆嚼萝卜,名曰‘咬春’
立春前夜,日本关西地区有朝今年的吉利方位静默地吃饭卷的习俗。比如2005年的吉利方位是西年西。据传江户时代末期至明治时代初期,在大坂开始此风习。人们于立春前夜面朝吉利方位,静默地吃咬饭卷,祈求能招来「
本报《立春后生的孩子才属狗?》系列报道得到读者强烈关注,昨天有读者打电话问:“清朝皇帝的属相以何为标准?”记者采访了清史和民俗专家,得到的答案是“从大年初一开始”。 网易历史http://news
立春日期为何出现两版本 专家解释:因时差问题 北京版台湾版时间差一天 本报讯(记者蔡文清 王琼)到底是2月3日立春还是2月4日立春?有细心的读者发现,市面上出现的2009年日(台)历及网上的万年历上,
窗花,与立春关系密切,是自古以来人们迎春的方式。唐代诗人李商隐曾在诗中写道:“镂金作胜传荆俗,剪绿为人起晋风”。宋、元以后,剪贴窗花迎春的时间由立春改为春节,人们用剪纸表达自己庆贺春来人间的欢乐心
民谚:“春打六九头,遍地走耕牛”、“春早人更勤,人勤地生金”。春天为四季之首,立春为二十四节的第一节,象征春天的到来,万物复苏。在农耕时代,立春日还要举行庆典活动。 立春的头一天为迎春,届时,已当朝
长期以来,家族制度研究多注意祠堂、族田、族谱等问题,其丰硕的研究成果使我们对中国家族组织结构有了比较清晰的了解。然而,中国家族制度并不仅仅是家族组织制度,家族制度涉及到家族精神生活、经济生活、社会生活
问花 壮族生育习俗。人们认为,无论男女老少,都是天上司生育之神“花婆”花园里的一朵花。因此,欲知自家未来事或已死去的亲人事,便找仙婆(巫婆)问花。其做法是:仙婆家中以八仙桌为神台,问花人须得先向仙婆奉
东乡族人吃饭时先敬老人动口品尝,席间吃肉、喝饮时要先敬老人动口。在招待来客时,他们要侍立一旁,一再劝客人吃饱、喝好,这叫“伺客”,东乡族伺客吃鸡时有一种独特的习俗棗礼让鸡尖。“鸡尖”是指鸡的尾巴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