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贴--中西历史进程差异的地理基础

来源:王朝搜索
 
转贴--中西历史进程差异的地理基础

中西历史进程差异的地理基础 许平中 现代经济学认为,任何社会制度和经济结构,都是经济人在特定客观环境下“合理选择”的结果。在人类社会发展的早期,这种客观环境主要就是自然地理环

看来大雁系列不仅是历史盲,而且是地理盲

以下是引用大雁南飞的发言: 以下是引用lin2702的发言:以下是引用大雁南飞的发言: 以下是引用lin2702的发言:

上海小刀会起义的社会基础和历史特点

所谓秘密社会,就是指存在于民间的各种秘密结社活动,多以“社”或“会’相称。首先,秘密社会与民间结社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如广泛存在于民间的各种结社的互助方式,就为秘密社会所吸收,采纳。其次,秘密社会又

商鞅和北魏孝文帝都是我国历史上的伟大改革家,他们的变法和改革的共同作用是a为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b加速了封建化进程

选a 商鞅变法加速了封建化进程,而北魏孝文帝改革加速的是少数民族政权的封建化。故不选b 商鞅变法和孝文帝改革都为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因此a正确。b加速了封建化进程应该选b加速了封建化进程。 商鞅变法是

从历史进程看那,商鞅变法的最大作用是为秦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还是实现了秦国有奴隶制向封建制的过渡?亦或是其它??

只能说看提问者自己怎样看了我的看法是最大作用是实现了秦国由奴隶制向封建制的过渡但是不同看法有不同道理 正如您说为秦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实现了秦国有奴隶制向封建制的过渡我们只讨论这两作用的孰轻孰重 1变法

中西治学目的之差异

何星亮 中西学术的源流和体系不同。中国学术源于先秦诸子百家,西方学术源于古希腊罗马。在两干多年的发展过程中,分别形成两种不同的体系。 中西学术治学目的有所不同,归纳起来,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

[原创]中西“大一统”思想及其实现的差异

审视历史,我们会发现,中西在历史上,其实都有过“大一统”的理念,但是为什么中国的“大一统”在历史上无数次的实现,而且深入人心,成为国家统一的凝聚力所在,而西方则在 罗马帝国 灭亡之后,至今未将其变为政

[推荐]闲散的、 残缺的、心血来潮的历史碎片系列(之二)(原创授权转贴)

《女人啥味道(结)》 宁为太平犬,莫作乱世人。乱世温情或者乱世佳人的故事多半是后世的文字工作者没钱买泡面了,于是即兴创作。当然,一两桩真挚的乱世情还是有可能发生的,但其几率相当于现在忙碌的都市

[推荐]闲散的、 残缺的、心血来潮的历史碎片系列(之一)(原创授权转贴)

《乱世》 寒声猎猎戍旗风, 独倚危栏怅惘中。 万里山川唐土地, 千年魂魄晋英雄。 离心不忍听边马, 往事应须问塞鸿。 好脱儒冠从校尉,

【反思】历史表明马寅初人口论是错误的(图)【转贴】[讨论]

【反思】历史表明马寅初人口论是错误的(图)【转贴】 1949年中国人口5.5亿,解放后中国人口迅速增长,1953年,中国进行了历史上第一次人口普查,结果表明,截止到1953年6月3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