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结束了清帝国260多年的统治。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为纲领的中国同盟会取得了重大胜利。可是,以1913年的“二次革命”失败为标志,不但国民党陷入困境,民国亦名存实亡。从
官员贪污成风是导致晚清改革失败和清帝国灭亡的重要原因之一。有关的史料很多。揭露官场黑幕更是晚清小说的一大热点。这个时期的贪污既是历来末代专制政权的痼疾,又是改革不完善带来的新问题。这是一个值得认真分析
袁伟时:《告别中世纪》跋: 回答对新文化运动的三大责难 跋: 回答对新文化运动的三大责难 ——献给五四85周年 袁伟时
“辛亥革命时期,领导人民推翻帝制、建立共和国”,是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的一大“丰功伟绩”(《纪念孙中山先生》,《毛泽东选集》第5卷,第311页。)。 辛亥革命,由武昌起义胜利开始,至“二次革命”
关于黄兴在“二次革命”中的表现,一些论著颇有微词。主要论点是“宋案”发生后,黄兴主张法律解决,延误了战机;反袁战役打响后,黄兴又“措置软弱”,被动挨打,使南京失守。但是,从“二次革命”发生的背景、过程
二次革命前的中国社会政局,是辛亥革命前政局的延伸,但又有所不同。用一句话概言之,即:三种相互抗衡的势力构成两个阵线不甚分明的营垒。这种政局给二次革命打下了深深的烙印。 三种相互抗衡的*势力
分析陈独秀“二次革命”的错误二次革命论反对无产阶级领导民主革命的一种错误理论。由俄国 孟什维克和第二国际修正主义者提出的。他们认为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 革命之间隔着一道“万里长城”,民主革命只能由资产阶
(作者刘涛:德国Bielefeld大学世界社会研究所在读博士生。欢迎引用本文观点或将本文全文转载,请注明出处和作者姓名。) I.德国近现代历史中的智慧 读到德国近代历史的时候,感觉到德
历来辛亥革命的研究都特别注意广东。本文拟对清末民初广州地区(主要是广州城与南海、番禺、顺德三县)作研究,探讨辛亥革命时期的地方政权(尤其是省一级政权)与城乡基层社会的关系,并希望从一个较新的角度探讨辛
关于民初会党问题,已有不少学者作过论述,但对民初陕西会党问题的论述则显得有些单薄。在辛亥革命中,陕西是少数几个依靠会党力量实现光复的省份之一。光复后,会党问题在陕西显得很突出,主要表现为会党与革命党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