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道教义理与《列子》 历代学者虽指出现存《列子》非真本,颇多为后人附益,且增窜非实,殊多乖错;但是道教素尊道家之言,不认为它“迁诞恢诡”,而认为它默察造化消息之运,发扬黄老之幽隐,简劲宏妙,
三、庄子之学与道教义理 道教义理同庄子之学的关系,从形式上看,虽不如道教经典直接引述《老子》词句之多,而论其实质,归其本旨,则道教从《庄子》中所摄取的营养,实较从《老子》中摄取的营养为多,而且
三、道教对列子的尊奉 明《正统道藏》洞真部记传类《历世真仙体道通鉴》卷六有《列子》,说:“列子,郑人也,姓列名御寇,问道于关尹子,复师壶丘子林,又师老商氏,友伯商子,进二子之道,九年之后,能御
1950年秋,我从广州岭南大学*历史学系转学到清华大学历史系学习,后来留校任教,到今天,在清华已经55年了。今年是清华国学研究院成立80周年纪念。国学研究院与历史系有渊源关系,饮水思源,我这个老学生对
五、佛、道在义理方面的差异与排斥 如前所述,佛道教团之间因势利而发生斗争,但这并不是说它们在义理方面没有差异,没有相互排斥。作为不同的宗教,各有其教理教义,各具特质,况且一个是外来宗教,一个是
六、佛、道在义理方面的相互协调与融摄 佛、道作为不同的宗教,为什么在义理上并不像在教团势利上呈现激烈对抗呢?又为什么在社会意识形态斗争中,特别是在形神关系的争论中能保持紧密的一致呢?原因是作为
一、关于列御寇、《列子》 “列御寇”之名,屡见于《庄子》,有时称“列子”,有时称“子列子”,还专撰有《列御寇》(见《庄子》)。先秦古籍中曾提到过列子的还是《管子》、《晏子》、《墨子》、《尸佼》
关于老子出生的传说,据传被道教奉为太上老君的老子是彭祖的后裔,在商朝阳甲年,公神化气,老子寄胎于玄妙王之女理氏腹中。 一天,理氏在村头的河边洗衣服,忽见上游飘下一个黄澄澄的李子。理氏忙用树枝将这个拳头
人应该怎样活着,怎样选择自己的人生?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选择。有的人选择积极去谋取社会上的金钱与地位来满足自己的欲望,并借此来显示自身的高贵;有的人选择放弃自身所拥有的外物而去追寻那理想中的淡泊生活。前
源自《庄子·让王》:列子家穷,容貌有饥色。行人便告诉了郑相郑子阳,说列御寇盖有道之士,居君之国而穷,表明君不好士,请君不要这么做。郑子阳即令官吏送粟给列子。列子辞而不授。使者离去,列子妻痛心地责备列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