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一种鸟而使两个民族结下深仇大恨,最终导致一个帝国的灭亡,这听起来有点像天方夜谭,可是这样离奇的事情却实实在在地在中国北方的 历史 上发生了。辽国建立前,女真人与 契丹 人还比较
金代的女真人,迁居中原地区的大约200万人、徙住蒙古一带的约40万人、留居东北的约200万人。 居住在中原地区的200万女真人,遍布北方各省,但主要分布在中都(今北京)、河北、山东、河南
清天聪九年(1635年)十月十三日。 太宗 皇太极 诏曰:“我国原有满洲、哈达、乌喇、辉发等名。向者无知之人,往往称为诸申(女真)。夫诸申之号乃席北超墨尔根之裔,实与我国无涉。我国建号满洲,统绪绵远
所谓主权,主要是对于国家来说的,也就是哪个地区哪个人属于或不属于该个国家。但是,这里面有个矛盾,就是官方的宣称与那个地区的人民的想法不一致。比如,抗日战争期间,日本侵略东北大好河山,宣称建立满洲国。但
在大辽帝国生死存亡之时,一位契丹贵族将领,在历史的舞台上闪亮登场了,他就是耶律大石。风沙弥漫中,他驰骋在西域的万里河山,挑起了契丹复国的重任,创造了西辽帝国的强盛,使得契丹人的王朝在辽国灭亡后又延续了
敢玩“姐弟恋”娶汉女入宫的耶律阮画像 契丹风俗中,婚俗是比较重要而独特的一种。辽史中关于“青牛白马”的传说,不仅记录了契丹民族最早的历史起源,而且反映了契丹
明代,在我国东北广袤的疆域内,居住着我国古代边疆少数民族之一的女真人。女真与明中央王朝的关系如何?始终是我国民族史研究中的重要课题。本文略作钩稽和探索,并求教于诸位史家。 自明朝代元之后,便立即着手加
满族的先民在明代被泛称为女真,依其社会发展水平以及地理分布,又分称为建州女真、海西女真、“野人女真”。明初女真人仍以传统的渔猎采集为主导经济,尚未脱离氏族制度的羁绊。15世纪前后,海西女真、建州女真从
北京青年报报道建立过219年辽王朝的契丹民族,自明朝以来突然在历史记载中消失了。他们到哪里去了呢?这一直是一个令史学家困惑的历史之谜。 契丹是我国古代北方民族之一。唐代末年,契丹贵族首领耶律
在距西安城不足40公里的长安区白鹿原脚下,有一个名叫耶柿村的普通村庄。从外观看,这里和关中地区其他村庄几无差别,不一样的是,400多户村民中有一半多姓耶,按上年纪村民的话说,“耶”只是他们“耶律”复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