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故宫的修建 说起故宫,中国人都知道有两座,一座在北京,一座在台北。然而,不管你身在哪一座故宫,在丰富的藏品背后,你读到的都只有两个字:中国。 60多年
故宫也有伪器 人人以为故宫里面,应当没有伪器,其实,伪器多着呢! 清乾隆时代,可能伪器比较少,因为他是爱古董的,多少也懂得些文物的真伪。故宫博物院在外双溪库房里存着一个奏折,是一位大臣进呈米芾书法的,
听说只是做了“记大过”的处分,在刑法中有“过失损坏文物罪”,这样的行为完全是违法行为,为什么没有追究?公安局为什么没有介入? 因为他们是官,有俩口,怎么说都有道理。该怎么宽大处理就怎么宽大
清逊帝溥仪4岁即皇帝位,在位仅3年,宣统王朝便土崩瓦解。但溥仪却在此后一直生活在紫禁城北部的小朝廷中,宣统年号一直在这里使用,因此,从1909至1924年11月溥仪出宫,这15年的宣统时期,溥仪从
分隔一甲子的两岸故宫博物院,最近因两岸关系解冻,迈向合作的可能。60年前,国宝迁台的一页沧桑也再度成为热门话题。遥想当年,在兵马倥偬之际,国宝如何安然渡海?台湾联合报23日刊发一组报道,为读者解读
半个多世纪前,五千多箱故宫文物辗转迁入台湾,事隔多年,再次提起这段历史,依然令人唏嘘不已。 人们知道,北京有座故宫博物院,台湾还有座故宫博物院。台北故宫中65万件艺术珍品,其中92%的文物来自于北
刚刚出版的今年第七期《书法》杂志,刊登了一篇署名王铁的长篇文章,题目是《辨疑〈研山铭〉》,笔者看来,这篇文章以充分的论据证明了所谓米芾真迹的《研山铭》原来是明末制造的一件假货。 当2002年
从国家文物局正在召开的有关会议上获悉,正在进行中的故宫博物院的文物数字化工程,使我国文物研究、鉴定的气象为之一新,老专家从《韩熙载夜宴图》的数字图像里发现了画中的秘密。 上百万件长期冷置在寂寞
故宫国宝流离各省前后14年,多数落脚巴蜀。虽历尽战火惊险,还出现翻车等意外事故6起,但转运和保管的文物除了数件有细微损伤外,其余全部完好,并且无一遗失。这也是抗日战争期间巴蜀人民为保护中华民族珍贵
441件国宝级陶瓷在文华殿内的陶瓷馆亮相 殿内宝座与乾隆御笔匾额的复制品等待游人观赏 太和殿在阳光下显现出昔日的风采 今天,经过两年半大修的故宫太和殿将在金箔的映衬下新装亮相,太和门、神武门的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