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南哭嫁俗闻

王朝军事·作者佚名  2009-11-08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哭嫁”,是陕南姑娘出嫁时的一种仪式和传统风俗。“哭嫁”,不是真悲,实是“喜嫁”,哭里带喜的“唱嫁”。所谓“哭”,并非真哭,只是用特有凄凉韵调来表达、抒发出嫁者的感情,所以叫“哭嫁歌”。

“哭”的内容,可分为三种,一是“哭胞亲”,这是在喜期的先一天晚上或迎亲的人未到之前进行。“哭”罢父母,再“哭”兄弟姐妹,通过“哭”,叙述对父母的养育之恩未报,倾诉兄弟姐妹的手足之情难以割舍、拜托兄嫂要孝敬速带好年小的弟妹等。

例如“哭兄嫂”:哭一声哥也叫声嫂呀,难割难舍骨肉同胞哟;兄嫂待妹千般好,为妹费心又操劳;这大恩小妹还未报,又得拜托二年高,爹娘前代妹多行孝。

二是“哭”百客。姑娘出嫁两天,亲威、朋友就送物品来(如被、单、衣、鞋)等,群众叫“添箱”出嫁者便要逐人“哭”。

三是“哭迎亲”(又叫“哭冤家”)。这是在迎亲的来后进行。也是“哭嫁”的尾声。它是以“哭”、“笑”、“讽骂”的反意来唱的,例如“哭红叶和押礼”“迎亲的来得实在早哟,那树上鸦鹊还没回巢”“押礼先生像条牛,走起路来慢悠悠、有心喂你一把草,怕你贪吃误时候。”“红叶牵线吃两头,不是冤家不聚头”。

据说,这种“哭骂”是对迎亲者的欢迎和感谢。此种习俗在秦巴山区农村较为流行。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网络 版权所有